兩位文學大家講述的石頭故事及對我們的啟示

兩位文學大家講述的石頭故事及對我們的啟示

兩位文學大家講述的石頭故事及對我們的啟示

如若好石、賞石、愛石、藏石,有一部半作品不得不看。

先說半部作品。女媧補天時,剩下一塊無用石頭,棄於大荒山青埂峰下,這塊補天石日夜悲號,只恨自己無才補天。一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途徑此地,坐在石下休息,談起世間種種。大石動了凡心,求攜帶到人間經歷一翻。

《石頭記》裡石頭是主線,但不是主要故事,所以稱為半部。曹雪芹是位石頭謎,他畫過石頭畫,寫過石頭詩。《石頭記》中的主人翁賈寶玉是“通靈寶玉”幻化成的。在乾隆年間,曹雪芹住在正白旗寫《石頭記》。香山的老人愛說“《石頭記》記石頭”。曹雪芹寫的這本書,從一開始說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頑石,一直到頑石歸天,全書結束,就是寫的名為頑石,實為世態百相的故事。

如果說石頭不能補天是象徵一個人懷才不遇,那麼懷才不遇就是曹雪芹最深沉的感嘆。其實石頭不是無才,而是沒有補天的命,沒有這樣的機遇。那麼石頭幻形入世就是為了給這個有天需要補的世界給予一點最後的溫暖和救贖。

其實石頭也是要見證這樣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石頭所變化的通靈寶玉羨慕元春省親時候的繁華熱鬧,被人像寶物那樣看來看去。失去了光澤的通靈寶玉,差一點沒有保護好賈寶玉,多虧一僧一道出現,讓通靈寶玉恢復了靈驗。

最後石頭完成了迴歸,重新回到大荒山,無稽崖,這就完成了輪迴和迴圈。這符合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迴圈往復的時間觀。

再說一部作品,通篇寫就奇石的遭遇,簡直就是小說真正的主人公。蒲松齡一生愛石藏石,他寫的這篇名文《石清虛》,是奇石收藏家必讀的佳作。小說主要講述邢雲飛愛石成癖,在垂釣中偶得一方佳石,他如獲異珍,謹慎收藏。不料此事被某勢豪、尚書和官府得知,先是勢豪明目張膽、強搶豪奪,再是尚書設局陷害、卑鄙掠奪,後是官吏從中作梗、貪婪欲奪,加之賊人屢盜、歷經磨難,邢雲飛最後以死“殉”石。

在《石清虛》中,一塊偶然得之於河中的奇石,五次從北京書生邢雲飛手中失去(其中一次是從其墓穴中被盜走),又五次回到他身邊。它給他帶來一次又一次磨難,包括被土豪明搶,被仙人減壽,被小偷暗盜,被尚書下獄,被盜墓者掘墳,但他對它卻痴心不改,拼死守護,死後也要將其埋在身邊。這樣的愛石者,真是一個奇人!

更奇的是那塊石頭。它“能自擇主”,只跟“愛惜之人”相守。在它喜歡的人面前,它玲瓏剔透,千嬌百媚,屢現神通。比如,每當天將下雨的時候,石頭的每一個細孔中,都有云煙生出,遠處觀望,如同在上面塞了白色的棉絮。。再比如,它身上有前後九十二竅,暗示主人有92歲高壽,後被仙人閉三竅,則給主人減了3歲,非常靈驗。然而,到了它不喜歡的人手中,它卻變成一塊頑石,時不時興妖作怪,讓搬運者失手墮石、強佔者獲罪早死、盜竊者不打自招,寧願自己墜落河中、跌成碎片也不讓壞人得逞。

。“四面玲瓏”、“峰巒疊秀”、“石孔生雲”,一塊奇石,到處都有人搶奪賞識,而他獨獨挑了邢雲飛相伴終身,不只是因為邢“嗜好石頭,不吝重金相購”吧!豪強搶奪、盜賊擄掠、官家重金、威逼利誘,都無法得到石清虛。而他與邢雲飛的際會與重逢卻都是得來不費工夫,即便買回,也所費甚菲。——真正的知音哪裡需要權勢金錢、旁門左道呢?全在於緣分罷了。

對邢雲飛來講,初得之時,石清虛不過是一塊異於其他的奇石,初次失去時,也不過跺腳悲憤、向河而泣罷了,與對待其他珍寶無異。復得後倍加珍惜,即便主人尋上門來,極度窘迫,也要極力相爭,只是不能失去。寧可減去三年陽壽也要伴他終身,感情已增一層。第三次遭遇劫數,悲哀得要死,遍尋不得,終因偶然幸得之,更珍惜倍至,萬兩銀子也不換。被捕後願意以死殉石,出獄後知道石清虛已失去,幾次上吊自盡。幸得石清虛現身告知復見之日,終於得與石相伴終身。

不知道他與石清虛的感情是在患難中增長,還是每次失去,都更提醒擁有的可貴?所以每失去一次,痛便多一分,每每痛不欲生,直至生死相許,進了棺材,亡靈依然惦念。折三年陽壽又算得了什麼呢?即便折去全部的陽壽伴他三年,也已是幸甚。

什麼叫“生死一知己”?邢雲飛和奇石之間的關係就是。”一日傾心,終身不改,所視者,愛之專與不專,惜之至與不至耳。”這是清朝評論家但明倫的評語。不管對人還是對物,只有愛得真誠,愛得徹底,愛得忘我,才是真愛,才能贏得回報。

故事中最神秘的人物,是那位不請自來的老叟。老叟的觀點是:世界上的寶貝,是應該給愛護它的人的。這石頭會自己尋到一個好主人,我也很滿意。但是它急於要出世,來得太早了點,恐怕還要遭到災難。老叟自稱是奇石的主人,熟悉奇石的一切,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奇石帶走。在他手裡,堅硬的石頭變成了膠泥,可以隨意塑形。老叟擁有超自然的力量,是奇石及其持有者命運的真正主宰。

蒲松齡借用古語云:士為知己者死。’非過也!石猶如此,何況於人!”

石之靈,人之痴,讓人不禁將《石清虛》與《石頭記》兩相對照。兩部作品,一短一長,一簡一繁,相差懸殊,但都以奇石貫穿始終,都有神仙在幕後主宰,都是以奇石的遭遇來影響主人公的命運,相通之處確實不少。作為清朝初期到中期的短篇小說高峰之作,曹雪芹無疑是通讀過《聊齋志異》的。曹雪芹是蒲松齡去世那年(1715年)出生的,所以有“轉世”一說,他極有可能受到這篇《石清虛》故事的某種啟發,才寫出了長篇名著《石頭記》。

啟示一:特別出色的東西就是禍端。然而人這一生,若能為特別的喜好殞命,實在是莫大的幸福。人笑燈蛾撲火的愚蠢,如果那隻蛾唯一愛的就是那星火光,又為何去阻止他們相擁?為愛而亡,多大的禍端都成福地。

啟示二:石頭神話的意義就在於完成一個入世的神話,只有經歷人生,才可以體會人生的虛幻和荒唐,唯美和浪漫。但是,現實當中有許多聲色貨利會讓人迷失人生的方向。邢雲飛的愛石到了它不喜歡的人手中,它卻變成一塊頑石,時不時還興妖作怪;賈寶玉的通靈寶玉被聲色貨利所謎,就像是人生迷宮,裡面充滿了歧途和誘惑。

啟示三:兩篇作品最後石頭的迴歸,確是殊途同歸。這是一個悟出真相、返璞歸真的過程。所以石頭神話其實是人生的幾個階段,出生入世,追逐理想,此其一;長期迷茫,幡然悔悟,此其二;最終頓悟,修成正果,此其三。

啟示四:現在的美石收藏愛好者,多是自己去野外尋找,這種樂趣比買到上等的美石都更有意思,不僅活動了身體,還愉悅了心情,這就是最大的收穫。至於是否增值,是否收穫珍寶,千萬不要過分關注和孜孜追求。須知,寶玉禍端的兆頭,奇石擇主的道理,要防止奇石讓人迷失方向,防止奇石反噬自身。美石愛好者們,不可不知,不可不防。

兩位文學大家講述的石頭故事及對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