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如何獲得一通百通的般若智慧?

01 | 般若智慧不同於普通聰明

今天要講的是《金剛經》,在中國文化中,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千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唸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我們研究《金剛經》時,不能將它侷限於佛教的範圍,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與佛教另一部大經——《華嚴經》的宗旨一樣,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

在座的諸位先生女士們,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們今日研究《金剛經》,先把自己觀念意識裡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後再來研究《金剛經》的要點與精神,這樣才會得益。

……

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

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也是一個名稱,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

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兩個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

……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

在佛學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於智慧的部分。

我們的聰明只是意識部分,侷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象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

大家要注意!它並沒有說不能思議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擋住,不準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推測、去思想道是什麼。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所以說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到了後世禪宗,講一個道字,無所在,無所不在,很難表達。如果講一個佛字,又帶了一個佛的觀念。雖然有時候佛法裡頭,佛字就代表了這個道體,但是一般人一聽到佛,腦子裡馬上想到大殿上那個塑得發亮發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了。

所以,唐宋以後,禪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反正都是代名詞而已。《華嚴經》上說,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說了一大堆,一百多個名詞,反正這些都是代號,代表實相般若道體。

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這個東西,找到了這個東西才認識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

南懷瑾先生:如何獲得一通百通的般若智慧?

02 | 般若智慧如何求?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金剛經》

這個話很嚴重,因為講到一切無相,不著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鬧那些境界,自己走入著相的路線,自找麻煩還是小事,已經落入了魔道事大。因此須菩提提出來問佛,他說你這樣講法,後代能有人真正懂得,能夠相信嗎?

佛說你不要這樣看,當我死了以後,過五百年——為什麼講過五百年?佛在世的時候,叫作正法時代;佛過世以後是像法時代,就是有佛像有經典時候;到了佛經都沒有了,只有迷信的時候,叫作末法時代。

所以他說,等我過世五百年後,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開啟就可以相信這個話了。

剛剛講到釋迦牟尼佛說,有人持戒、守戒、修福報,福報修成就了,才能得到無上智慧。

一個人不要說智慧,生來能有一點聰明,都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無上的智慧,不是求得來的,是修來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無上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累積起來的,加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報的大智慧。

佛在此特別提出來,在他過世以後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話。

五百年後文化演變更不同了,這是一個大問題。我經常跟青年同學討論這個問題,站在物質文明的發展來說,時代愈來愈進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來講,愈來愈墮落,是退步的。所以我們現在講時代進步,是站在物質文明的立場來說的;佛法是從人文的立場來看時代的。遲五百年,人的智慧變得越來越低,到了末法時代,人十二歲就可以生孩子,腦袋非常發達,四肢和兩手兩腳越來越小,極聰明而沒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殺人。換句話說,災難、病痛、戰爭隨時存在,這是末法的時候,現在還沒有到。

五百年後,有人真能夠行善修福,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對於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說法,能夠註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來,這是非常難的事。

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無所得的果。尤其我們看到廟子上拜佛的人潮,以前是十塊錢啦!現在充其量是一百塊錢,買一大堆香蕉、餅,一大把香,燒了以後又拜,拜了以後又磕頭,然後求神明保佑丈夫好、身體好、獎券又中、生意發財、樣樣都好,然後還把香蕉帶回去慢慢吃。你們看!出這麼一點點本錢,那個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會理這一套的。

哼!你這個人自己都成問題嘛!花一點點本錢,要求一切都圓滿,達不到目的,還要講這個菩薩不靈,這個菩薩好當嗎?就像古人的一首詩,講這個天氣很難辦:

做天難做四月天,

蠶要溫和麥要寒。

出門望晴農望雨,

採桑娘子望陰天。

你說老天爺究竟該怎麼辦?人同天一樣更難,菩薩更是難上加難。兩家人打官司,兩邊人都燒香要幫忙,保佑他打贏,你說這菩薩究竟幫哪一邊好呢?你說菩薩是看誰的香蕉多一點,豬頭大一點來決定嗎?所以啊!這些都是宗教儀式,從心理學立場來研究,這是很滑稽的。

我們經常聽人家講宗教儀式的,也只好寫四個字來形容,不可理喻!不可理喻!簡直不可理喻!嘴裡沒有辦法講出來,只好說對對對,你說的差不多啦!是那個樣子,慢慢來吧!將來再說吧!那個將來再說,也許是三大劫以後才再跟你講呢!就是說你現在聽不懂,只好三大劫以後再說吧!

現在佛說這個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難相信的,他說

後世有人對於平常的道理就是大道,信得過的要有大福報才行。

這個福報不是世間的洪福啊!所謂

能生信心,可不是迷信,是理性上的正信。

“以此為實”,認為這個是實在的真理。佛說你要曉得,將來世界上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止是跟過一個佛兩個佛三個佛四個佛五個佛而種的善根;這樣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來的!他已於“無量千萬佛所”,不知道經過多少世,在這些有成就人前面學習過!

“種諸善根”,他已經做了無量的好事,種了這樣大的善根,才生出這樣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