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楊邊。”

唐代詩人王維在《少年行》詩作中,以如椽大筆勾勒出美酒、遊俠、駿馬場景,歌頌了一群急人之難、豪俠任氣的俠者形象,禮讚遊俠意氣,也表達了自己快意恩仇與亮劍情懷。而自古至今,無數國人也都仰慕俠士,尊崇替天行道、殺富濟貧的英雄;卻也有人因此枉顧法律、鋌而走險,最終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起案件,就是一群自詡為救民於水火的犯罪者,愚昧無知、信奉法不責眾,精心佈局進而引發的連環命案,這便是發生在民國時期的一樁“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奇案”。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要說這起案件的詭異之處,就在於一個年輕的女乞丐,因飢餓昏倒在了財主家的大門口,信佛的財主婆將其收留,而這正是噩夢的開始。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裡,財主家的四個兒子,竟先後離奇身死。

而案件的偵破,也是屢屢碰壁、一波三折,始終難以查出命案真兇,可謂撲朔迷離、匪夷所思。這與當時警員能力、偵破手段固然有關,卻也展現出了作案者的精心佈局與實施犯罪時的詭譎、離奇。

不過,俗話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儘管財主為富不仁,他的四個兒子更是魚肉鄉里、欺壓百姓,這群作案者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百姓,更贏得了道義認同,然而他們殘忍剝奪他人生命的結果,自然是害人害己,最終走上了法律的“對立面”。

然而同時,這起案件也在警醒世人:做人做事要悲憫蒼生、心懷善念,切不可自私自利、為富不仁,更不能囂張跋扈、壞事做絕,以免給自己或家庭招致無妄之災。

下面,我們就來還原一下,這起民國舊案的離奇經過。

女乞丐進門,引發離奇命案

民國九年(1920年),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等地發生旱災,災情遍及五省317個縣,成千上萬的受災百姓流離失所,逃荒逃難。

而山西省冀寧道壺關縣的清流村,雖也遭受旱災肆虐,地面龜裂、莊稼枯萎。但令人稱奇的是,在近十個月的持續乾旱中,清流村竟似老天垂愛般地,迎來了兩場“及時雨”。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要說數省焦金流石、旱魃為虐,這偏安一隅的清流村,反倒“偏得”了兩場雨水,而相鄰的程村、韓村,卻連一滴雨水都沒下。這不僅讓周圍村莊的百姓羨慕不已,更有人因為清流村北靠神山,村西又有清澈見底、四季長流的清泉,因此便將他們認作龍王的親戚,甚至還有人拉著清流百姓來給自己村莊求雨。

“偏得了兩場雨水,便成了龍王親戚”,清流村的百姓對此嗤之以鼻,心想要真是龍王的親戚,還不憑藉裙帶關係讓這雨水下透?然而,清流村的雨水雖沒下透,卻也比周圍村莊強似不少,秋收時節雖然家家減產,卻也收穫了十多擔糧食。

清流村這個收成,雖強過周圍村莊的“絕收”,不至於向他們一樣兩個月後便流離失所、沿街乞討。但那個時候,清流村每戶少說也有六七口人,這十多擔糧食,滿打滿算也僅夠維持三五個月而已。至於斷了糧食怎麼辦?村民們也只能得過且過,捱過一天算一天了。

民國九年臘月的一天下午,清流村土財主蔣樹森的老伴鄧氏,前往老君廟上香歸來,猛然發現自家門前躺著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鄧氏雖是吃齋唸佛之人,但一來災年到處都是乞討的人,實在可憐不過來;二來丈夫又是脾氣暴躁、吝嗇成性,是以鄧氏口誦了兩句“阿彌陀佛”後,便打算讓家人將乞丐抬到路邊去。

而正當家人要將昏迷乞丐拖走時,乞丐的帽子突然滑落,竟露出裡邊的滿頭青絲來。鄧氏這才發現,乞丐竟是一個年輕姑娘,大約二十歲上下,雖然瘦骨嶙峋、衣衫襤褸,但卻身材高挑、相貌端正。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鄧氏見女人淪落至此,不免動了惻隱之心,遂吩咐家人將其抬入內宅救治。這女乞丐不過是餓暈在地,是以家人扶著她喝了兩碗米粥,便悠悠醒轉了過來。女乞丐掙扎著起身致謝,並稱自己是武鄉縣人氏,名叫李月娘,如今家裡遭災,親人失散,是以沿街乞討至此。

鄧氏見其說得可憐,便命下人又端來一大盆手擀麵,月娘客氣兩句後,便狼吞虎嚥吃了起來。少頃,鄧氏見月娘吃了個盆碗朝天,遂詢問她下步作何打算?月娘剛吃了一頓飽飯,鄧氏一句話便將其拉回了現實。

月娘聞言,不免潸然淚下說道:“我原打算到外邊找口飯吃,豈知沿途都是乞討之人。至於下步作何打算?也只能依憑著佛祖護佑了,明早晨起我便離開,多謝賜飯之恩,絕不過多攪擾。”

鄧氏見月娘飯後面色紅潤,整個人也亮麗了不少;又見其說話得體,更是提到了“佛祖護佑”,便試探著詢問道:“難不成姑娘還是一個信佛之人嗎?”月娘聞言,雙手合十道:“小女子全家都是善男信女,一切皆賴佛祖的護佑!”

鄧氏聞言,也是雙掌合十、口誦佛號,然後安頓月娘在廂房休息。鄧氏雖覺月娘面善,也有收留之意,但卻不敢貿然將其收留下來。皆因這鄧氏的丈夫和四個兒子,都不是什麼良善之輩。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鄧氏的丈夫蔣樹森,吝嗇成性、陰險刻薄。一年夏天,蔣家鄰居王彥武,聽說桐油果可以榨油,榨的油可以用來點燈,便設法從外地弄來了兩棵桐樹苗。等到第三年秋天,王彥武正準備收穫油果時,蔣樹森卻告訴他:樹根延伸到了自家院中,因此這桐油果理應屬於蔣家。就這樣,蔣樹森生生霸佔了油桐樹,王彥武也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

而鄧氏的四個兒子,更是村中有名的“四虎”:老大蔣俊、老二蔣平、老三蔣源、老四蔣武,自幼嬌生慣養,刁蠻成性,長大後更是魚肉鄉里、欺壓百姓。

正因為丈夫與兒子都是秉性乖張之人,是以鄧氏不敢貿然答應收留月娘,她要說通家人才行。第二天,鄧氏給月娘送去一套潔淨衣服,又叮囑她精心打扮一番。然而,鄧氏在晚飯桌前,便喚月娘出來與蔣樹森父子相見。

蔣樹森父子見走來一位美貌姑娘,哪裡會當做乞丐看待?遂立即笑臉相迎。這時,鄧氏才說出月娘遭遇身世,並說自己正缺一個貼身丫環,便準備將其留在家中。畢竟是美女養眼,蔣樹森立馬答應了下來,而蔣俊等四兄弟,更是盯著月娘直勾勾發愣。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就這樣,月娘留在蔣家,當了鄧氏的貼身大丫環。豈料轉過年的正月十九,蔣家竟突遭變故:大兒子蔣俊被人殺死在了房中!

命案接二連三,同室操戈還是另有真兇?

蔣家死了大兒子,然而蔣家上下卻都守口如瓶,更沒人去警署報案,這又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自打月娘進門當了丫環後,不僅蔣俊、蔣平、蔣源、蔣武看著垂涎欲滴,就連老頭子蔣樹森也蠢蠢欲動,只因鄧氏礙眼才無奈作罷。

正月十七日晚飯時,大兒子蔣俊便在飯桌上,向父母討要月娘做他的二房小妾。蔣樹森和鄧氏尚未答話,一旁早惹惱了小兒子蔣武,只因他也有意於月娘,正遲遲不好意思開口,卻萬沒想到大哥竟“吃著碗裡瞧鍋裡”、又來捷足先登。

是以兄弟二人先是吵鬧,後來更是大打出手,蔣樹森費了好大力氣才將蔣俊、蔣武拉開。然而,面上重重捱了兩拳、鮮血直流的蔣武,猶自忿忿不平,聲言非殺死蔣俊不可。而兩人打鬧的第二天晚上,蔣俊便慘死在了房中。

清晨時分,蔣樹森發現大兒子胸部中刀、慘死屋中,隨後又在蔣武門口發現了帶血尖刀,是以蔣樹森又悲又恨,卻又不敢聲張。皆因兄弟二人曾同室操戈,蔣武揚言要殺掉蔣俊,而尖刀恰又在蔣武門口,因此蔣樹森便以為是兄弟殺死了大哥。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在蔣俊、蔣平、蔣源、蔣武四兄弟當中,蔣樹森夫婦對小兒子溺愛尤甚,是以發生命案後,蔣樹森忍痛秘而不報,便是不想死了大兒子後,再失去小兒子性命。於是,蔣樹森許下重金安撫住了大兒媳,之後便對外聲稱蔣俊暴病身亡,草草安葬了事。

蔣樹森壓下這樁命案,本以為小兒子會感恩戴德,豈料蔣武總是念叨自己並非殺死大哥兇手,還吵嚷著催促父親去到警署報案。蔣樹森聞言,氣得大搖其頭,痛罵幾句也只好拂袖而去。

然而,蔣家死後的第九天,蔣武竟在深夜被人殺死在了房中,同樣是胸部中刀,而這回兇器竟扔到了三兒子的門口。十天之內,蔣家連喪二子,蔣樹森夫婦哭得死去活來。然而蔣樹森卻也警覺起來,心想大兒子之死可能是蔣武所為,然而小兒子之死卻有些蹊蹺,因為蔣源與蔣武平日關係最好,又從無吵鬧、爭執發生。

深感命案蹊蹺後,蔣樹森不得不派人到縣警署報案。隨後,縣警署派科長田英,帶著兩名探員來清流村破案。田科長等人來到蔣家後,便從對蔣源的細緻訊問,以及兇器並非蔣家器物等細節中,基本排除了蔣源作案的可能。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蔣樹森見命案難解,只好又將蔣俊之死也和盤托出,田英與另兩名探員也都深感震驚。

隨後,田英等人開棺驗屍,並將兩兄弟之死併案處理,在村中開展細緻排查、走訪工作。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蔣俊、蔣武之死尚未查出真兇,二月初五日夜,蔣平、蔣源兄弟倆竟又死在了屋中。正在村裡摸排的田英等人,聞訊後立即來到事發現場,只見蔣平、蔣源雙雙慘死於蔣平房中。兩具屍體摟抱在了一起,田英等人搬開屍體一看,只見蔣平、蔣源都是胸腹部連中數刀,很像是兄弟互相殘殺致死。

田英領著兩個探員,隨後對殺人兇器以及蔣源房屋進行了縝密取證,很快便發現了案件的可疑之處:一是作為兇器的兩把尖刀,又是一件外來物品,並非蔣家之物,也並非蔣平、蔣源所有;二是蔣源床上殘留了幾滴血跡,另外從蔣源到蔣平的房間走廊內,也有數滴血跡,因此田英等人斷定:蔣源是在自己房中被殺,然而兇手將其移入蔣平房中,不偽造了兄弟相殘的假象,意在干擾警方辦案。

接下來的幾天裡,田英等人縝密走訪、排查,卻終究是一無所獲。這一天,田英思考四兄弟之死時,猛然意識到:兇手之所以佈設同室操戈假象,都隱隱指向了一個關鍵人物,此人便是鄧氏的大丫環月娘。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那麼,月娘究竟是何許人也呢?田英思忖一番後,便準備親自會會引起蔣家大亂的這個丫環。然而,正當田英傳喚月娘之時,蔣樹森卻告訴他:“月娘幾天前便沒了蹤影,只因家中連出變故,是以無人關心一個丫環的去留。”

真相揭開,命案緣起令人唏噓感嘆

月娘離奇失蹤,田英雖無證據證明她是殺人兇手,但憑藉多年辦案經驗,他卻斷定月娘極有可能與四兄弟之死有某種重大關聯。因此,田英立即派一名探員回局裡爭取支援,全境搜尋、緝拿丫環月娘。

半個月之後,縣警署的探員們在壺關與陵川縣接壤處,將月娘捉拿歸案。然而,蔣樹森對此卻嗤之以鼻,他主要有兩點質疑:一是月娘與四兄弟無冤無仇,蔣家對她還有救命之恩,她怎會恩將仇報?二是月娘身單力薄,怎麼可能殺死兄弟四人,何況蔣平、蔣源更是同日遇害,月娘哪有這樣的身手、氣力?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苦主雖質疑警方辦案,但田英依舊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並使出了十八種刑罰手段,連夜突審了月娘。月娘忍受不過,只好據實供認了與人合謀殺害四兄弟的經過。

原來,月娘本名叫做姜春梅,確實是武鄉縣人氏。只因家中遭了旱災,婆婆與丈夫不忍全家餓死,便拿出家中僅有的一點糧食,讓春梅帶上糧食,帶著三歲的女兒到外邊討口飯吃。

為了養活女兒,姜春梅只好含淚離開了家門。然而,沿途之上皆是乞討之人,春梅帶著孩子,飢一頓飽一頓走到了清流村。此時,清流百姓也已是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但村民王普看著春梅母女可憐,便允許娘倆在家中借宿一晚,並給她們端來了米粥鹹菜。

王普的妻子李紅英,聽說家裡來了逃難母女,便也抱著四歲大的兒子過來閒談。王普見姜春梅容顏俊美,不由得心頭一動,便試探著問道:“如今災荒四起,你們母女打算投奔何處啊?”姜春梅聞言,含淚答道:“哪裡還有什麼打算呢!活一天算一天吧,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惟願女兒有條活路便了!”

王普見姜春梅言辭果決,思忖一番後,便說出了幾個村民籌謀已久的一樁計劃。原來,這清流村夏季雖偏得了兩場及時雨,但也不過每家每戶收穫了十幾擔糧食而已。過了臘月,眼看各家各戶都要斷糧斷炊,再這樣下去,村民們也只好流離失所、沿街乞討。

因此,王普和幾個要好的朋友便聚在一起苦思良策。這時,王普的摯友、在蔣家當長工的韓英福出主意道:“蔣樹森後院儲有五個大糧倉,裡邊足有三五千擔糧食,不如我們殺富濟貧、開倉放糧,足夠大家過冬的了!”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眾人一聽要打蔣家主意,頓時都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皆因蔣樹森與“蔣家四虎”可都不是省油的燈。除此之外,眾人又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因此便又圍繞搶奪蔣家糧倉計議起來。最後大家認為:蔣樹森刻薄吝嗇,蔣家四虎愚頑成性,讓他們主動放糧幾無可能,除非將他們統統除掉,剩下鄧氏這個信佛的女子,開倉之事才有眉目。

眾人計議多次,始終沒有既能除掉蔣氏父子,又能全身而退的萬全之策。這時,姜春梅母女便來到了王普家中。王普見春梅不僅相貌出眾,而且有股子視死如歸的勇氣,因此便將打算除掉蔣家父子、開倉賑濟百姓的計劃,向其和盤托出。

而又因為蔣家父子兇悍成性,王普便想讓春梅打入蔣家,以美人計引起蔣家內亂,到時再設法除掉蔣家父子。說完,王普還進一步向春梅承諾道:“如果可行,事成後一定資助你們母女逃離;假若有失,也收留你的女兒做我們的兒媳,只要我們有一口飯吃,斷不會讓你的孩子捱餓!”

姜春梅原也處在走投無路之際,一聽王普等人準備殺富濟貧,便極為贊同;又聽說一旦事敗,女兒還可以留在他的家中,因此便應承了下來。隨後,王普算好了鄧氏燒香拜佛回來的時間,便讓春梅提前倒在了蔣家門口,人為製造了一場“偶遇”。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而蔣武與蔣俊,因爭風吃醋發生衝突後的第二天,長工韓英福作為內應,王普潛入蔣家,兩人合力將蔣俊殺死,之後把尖刀丟到了蔣武門口。事後,蔣樹森不敢聲張,王普、韓英福暗暗慶幸。

不料,兩人如法炮製蔣武命案時,卻引起了蔣樹森的懷疑,並隨即向警署報案。到了此時,王普、韓英福等人認為,美人計已經失去了作用,春梅留在蔣家極有可能最終暴露,因此在他們潛入蔣家殺死蔣源、蔣平後,便將春梅帶了出來。

隨後,春梅女兒留給王普妻子撫養,眾人又籌集了十多斤糧食,叮囑春梅趕緊逃離,走得越遠越好。然而,春梅終究沒能逃過警方佈下的天羅地網。王普、韓英福等人,滿以為再設法除掉蔣樹森,便可以為窮苦百姓開倉房糧了,豈料最終功虧一簣。

最終,田英等人審明案件緣由,便將王普、韓英福等六個涉事村民悉數捉拿歸案。而田英與兩個探員一番商議後,便以“抓錯人”為藉口釋放了姜春梅。王普、韓英福等人心領神會,供述案情時也都主動替春梅撇清干係。

王普、韓英福等六人被執行槍決後,全村百姓無不潸然落淚,大家都認為他們是頂天立地、殺富濟貧的英雄好漢!而蔣樹森死了四個兒子,萬幸保住性命,卻也知曉眾怒不可犯的道理,遂開啟糧倉賑濟百姓,從此也更不敢魚肉鄉里、為非作歹了。

民國農村奇案:女乞丐進門,四兄弟接連身死,貧苦人作案詭譎離奇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所謂的“殺富濟貧”,說得似乎正是天道的道理吧。然而,“人間正道是滄桑”,王普、韓英福等人以身試法,最終下場也只能是一條不歸路;再“事後諸葛”一下蔣樹森,如果他早知和睦鄰里,積德、積善,又怎麼會禍起蕭牆之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