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我們不生產人才,我們只是人才的搬運工。

要說誰是戰國時代最大的好人和雷鋒,魏武侯魏惠王父子當仁不讓啊。這爺倆當政的幾十年,魏國在軍政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目光短淺的魏武侯卻都精準的一一錯過,不認可,不接納,不重用。

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這些人才在魏國得不到重用後都流落到其他諸侯國,而魏國失去大量人才之後,發展便顯得後繼無力,也變的一蹶不振,從戰國初期的絕對霸主成了一個二流都勉強的空架子國。

戰國時期什麼最重要?人才啊!正是這些人才的流失最終導致了魏國的衰落和頹敗。

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 吳起

魏國在戰國初期能夠崛起,魏文侯能夠成為戰國一霸,離不開對吳起的重用,而吳起的軍事改革直接把魏國的武力提升了三個臺階。

吳起調教出的魏武卒是當時無敵天下的存在,天下諸侯罕有能與其匹敵。

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只可惜,魏文侯死後,魏武侯棄用吳起,吳起就跑到了楚國。

◎商鞅

商鞅原名衛鞅,又成公孫鞅。其本是衛國人,後來拜在魏國丞相公叔痤門下,公叔痤氣量狹小不能容人,一直到公叔痤死的時候商鞅都只是一個不出名的門客。

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但是公叔痤是知道商鞅的治國大才的,臨死的時候便推薦給魏武侯,並囑咐魏王如果不用此人就一定要殺掉。

魏武侯雖然不怎麼樣,但也不是個純傻瓜,魏王看著這個落魄的門客根本不放在眼裡,既不重用,也不殺掉,完全的無視。

商鞅後來就跑到了秦國,遇到了秦孝公,這兩人的相遇可以說是兩千多年最完美的一場君臣際遇,堪稱君臣互相成就的楷模。

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瞭解了,商鞅變法強大了秦國,為秦國的崛起和稱雄奠定了無與倫比的基礎。

公孫衍

公孫衍本也是魏人,在商鞅死後去了秦國,被秦惠王任命為大良造(商鞅也是官拜大良造)。

公孫衍在大良造的任上還是兢兢業業的,也積極謀劃進攻魏國。最後親自率軍攻打河西要地,一戰便生擒魏國大將龍賈,斬首八萬魏卒。真是狠人啊!

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 范雎

此人也是在魏國不得志,早年混在魏國各權貴中差點沒被魏國丞相魏齊打死。

後來跑到秦國謀生,得到秦昭王的賞識和重用,從此就走上了堅定的坑魏之路。

此國三十年專注為敵國輸送人才,最終把自己坑的屍骨不存

范雎此人睚眥必報,得志之後逼迫魏王殺曾經侮辱過他的魏相魏齊。雖然這人品行確實不怎麼樣,但也著實有過人的才華,他輔佐秦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方政策略,為秦國不斷的開疆拓土,也時刻不忘蠶食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