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眾所周知,銀票雖然不過一張薄薄的紙,但其中承載的銀兩何止千萬。如何保證銀票安全可靠、不出差錯,能夠順利在本地或異地完成兌換及結算,是關係到票號錢莊聲譽和名望的頭等大事。

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古代,銀票的防偽無疑是一道難題。然而,古人自有自己獨到的智慧。他們透過種種手段巧妙地設定保險,令想要投機取巧的偽造者知難而退。

今天,我們就來透過清朝大名鼎鼎的晉商票號的匯票,來一探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上圖_ 晉商博物館館藏光緒年間喬家大德興匯票一張

筆跡+印章,防偽“硬防線”

在今天,公司、單位裡都有專門人員來負責支票、收據、賬單的填寫,古時自然也是一樣。一般而言,票號錢莊無論是總店還是分店,負責填寫匯票金額的人員都相對固定。因此,票據上的書寫筆跡就成為古時防偽的一項重要手段。

晉商票號每月都會定期向各分號通報匯票書寫人的筆跡特點,使大家一看票上的字,就能辨識匯票的真假。如書寫人有變動,則總號和分號會立即互通訊息,以便接收票據者能夠及時掌握,防止出現差錯。中國古代的書法,往往都是一人一種筆勢,具有較高的唯一性。即便是師從同一門派,也很難做到字字相同。

有的票號還規定,除匯票書寫人要固定外,分號掌櫃還必須在每張票據上親筆簽字,不準代筆,這就增加了偽造的難度。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上圖_ 晉商票號印章

除了筆跡,印章也是古人常用的防偽手段。

晉商每家票號都在匯票首面蓋有印章,不僅圖案各異,還套用各種顏色,在起到區分作用的同時,亦可以用來辨識真偽。不僅如此,一些知名票號還在匯票上使用水印。這種水印藏在紙內,平時看不到,只有豎起來後一照才能發現。如平遙蔚泰厚票號的匯票,其水印便是“蔚泰厚”三個字。

一般水印只能由總號印製,然後下發各分號,以防盜版。另外在下發途中如有損壞,必須將壞者寄回總號,才能領取新票,以杜絕流失。今日各國所發行的流通用紙鈔,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採用了水印作為防偽手段之一,說明此項技術得到了國際的普遍認可,這是屬於我們中國的偉大發明,其首創者便是晉商票號。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上圖_ 晉商的票號印章

使用密押,多上一重保險

道光、咸豐之後,隨著國力衰退,社會信用也越來越差,偽造銀票案屢發。傳統筆跡+水印的防偽“二件套”已無法保證票據的安全。為此,晉商票號又開始採用密押方法,作為筆跡、水印之外的第三道保險。

所謂密押,就是將票據金額數及簽發時間不以數字填寫,代之以漢字作為代號。由於各票號的漢字代號各不相同,這就大大提升了匯票的安全係數。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票號都會定期更換代號,而且代號所對應的數字,往往只有掌櫃和賬房先生才能知曉,這樣就有效降低了匯票被偽造的風險。

下面我們以日升昌票號使用的代號為例,來說明密押如何使用。其中,“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這十個數字,分別以“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來代替;而萬、千、百、十這四個位數,分別以國、寶、流、通來代替。

因此,當你看到一張寫著“趙國氏寶”的匯票,明白的人就會知道這是日升昌票號開具的一張憑票兌換白銀一萬兩千兩的匯票。可要是對不懂密押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在看天書。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上圖_ 臨縣三交鎮廣茂永記日字捌陸號銅元陸拾枚兌換券

法至精密,杜絕漏洞

千萬不要以為,晉商匯票的防偽手段就只有上述三個。實際上,晉商的名號之所以響徹天下,與其建立起的一整套完善的經營制度是分不開的。這套被後世譽為“法至精密”的制度,是保證晉商匯票得以在全國流通的關鍵所在。

首先,在匯票的兌付上,當客商在約定時間到達指定的匯款分號時,分號會先進行收票稽核。

無誤後,便會在票據上加蓋“無用”二字,並把金額用墨水塗掉。兌換完畢後,出具兌換證明,由客商和分號掌櫃各執一份,簽字畫押。再次核對無誤後,銷燬匯票,將兌換金額及證明留檔備查並記入分號流水賬單中。在當時,幾乎各大晉商票號都採用了上述方法,因此今天流傳下來的匯票實物是非常稀少的。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上圖_ 晚清同治、光緒年間晉商匯票、會票、兌票實物

其次,匯票如果不慎丟失,持票人可立即聯絡出票的票號,出具丟失證明並向官府宣告匯票作廢。票號在出票時都會進行持票人資訊登記,並留有匯票副本的存根。除非攜帶持票人本人的身份證明,否則即便你得到了真匯票,也無法兌換出一兩銀子。

另外,匯票往往還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在金額數或票號名稱上加蓋票號總號掌櫃的印章。在兌換或結算時,負責出款的分號則需要在加蓋的印章旁邊再蓋一個分號印章,並且其要有至少50%的面積蓋在總號掌櫃的印章之上,如此才能視為此票已完成兌換。上述做法看似繁瑣,但無疑大大增加了偽造的難度。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銀票是如何防偽的呢

上圖_ 日升昌記票號創立於1823年(道光三年)前後

得益於上述幾近完美的防偽手法,晉商票號的匯票在當時國內完全是和真金白銀一樣的硬通貨,且信譽極高。

道光朝的漕運總督楊以增就曾說:“各省銀號匯兌銀兩,盈千累萬,僅以一紙為憑者,信也。”

差不多同時代的江蘇巡撫賀長齡也說道:“今日會(匯)票,便於取攜……國民兩利莫善於此。”

伴隨著匯票的普及,以日升昌為代表的一批晉商票號蓬勃發展,名滿天下,在中國金融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餘秋雨先生就認為,日升昌票號堪稱當代我國銀行業的“鄉下祖父”。

參考資料:

【1】《百年滄桑日升昌》 王夷典 著

【2】《晉商謀略》 張輝 著

【3】《清稗類鈔》 徐珂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