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彥周:正因為有決心去覓,才能看到我本來不可能看到的書

朱永新按:

魯彥周(1928-2006) 安徽巢縣人。曾任作協安徽

魯彥周:正因為有決心去覓,才能看到我本來不可能看到的書

分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安徽分會副主席、《清明》副主編、中國作協理事。著有《天雲山傳奇》《古塔上的風鈴》《陰陽關的陰陽夢》《梨花似雪》《雙鳳樓》《彩虹坪》《魯彥周文集》《魯彥周小說散文選集》《魯彥周電影劇本選集》等。這篇文章原

名《覓書》,

發表於《新民晚報》讀書樂專欄,後編入曹正文先生主編的《名家談讀書》。文章講述了作者由於酷愛讀書而四處覓書的過程。作者認為,想讀新奇有趣、讀有故事的書,是兒童的天性。,應該儘可能滿足這樣的天性,讓兒童真正能夠熱愛閱讀。

童年看書,對我來說是天大的難事,因為我和我的周圍都沒有書,我們讀私熟都是先生讓買什麼書,家裡才給買什麼書,買的書也不外乎是《論語》、《大學》、《中庸》和《千家詩》一類的書,我們常年坐在破條桌前,反反覆覆背誦的就是這些極端枯燥的書。而

我像許多孩子一樣,總是喜歡好奇,喜歡找些有趣味的書看,沒有書,香菸盒裡的小畫片也能過癮,大約想讀新奇有趣、讀有故事的書,是兒童的天性。

我最早知道書裡有好多有趣的故事是從《左傳》和《幼學瓊林》開始的,《左傳》不必說了,它本身就是敘述戰爭和春秋時代的故事的,《幼學瓊林》則是一部對仗工整的歷史啟蒙書籍,它的語言有文采,但太簡略,好看的是它的注,因為這本書的典故特多,而每一個典故的註解都包含了一個歷史故事,我越讀越有興致,硬是把它的註釋連天連夜看完了。

這以後想看有故事的書就成了癮了!

因為想看,就千方百計地去找,有一次在一位族叔家裡發現一部《三國演義》,還是木刻本,厚厚兩大部。我一見便高興得跳起來,我那時虛歲才十歲,我想借這部書,書的主人根本不相信我能看懂,他要我當場念一段給他聽,並跟我打賭,我若是能念上一回,他就把書借給我一個月。我果然讓他大吃一驚,我不僅能念,我還能講出它的語句的意思,我贏了,我得到看三國的權利,我還在村上成了講三國的小名人。

看三國更嚐到了甜頭,以後我就不斷設法去覓書,我知道我們村上書不多,我就向外發展,我首先在我的一位同學家裡,發現了殘本《西廂記》,而後我又在另一處發現了《聊齋》,到我稍大些,我又得到了《今古奇觀》、《水滸》等等,而這些都是花了我不少腦筋,有的甚至要求情。

為了覓得我要看的書,我也顧不得許多了,但也正因為我有決心去覓,我才能看到我本來不可能看到的書,我還是幸運的,因為我畢竟能覓到一些。

當然接觸新文學,如魯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那更是以後的事了,然而那也沒逃出一個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