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看歷史的正解與演繹

從“三國”看歷史的正解與演繹

最近讀到臺灣學者廖彥博的新書《被誤解的三國》,該書以《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為底本,再以其他相關史料為佐證,討論了世俗文化層面和嚴肅史學上對於“三國”理解和表述的差異。一方面,《三國演義》這本書在民間的流行,以及相關衍生文化產品的傳播,使得普通大眾透過耳濡目染先入為主的接受了一個演繹化的三國曆史;另一方面,真實的三國卻被壓抑在歷史研究的學術層面,難以獲得世俗文化層面的認知和認可。於是,一個戲說的歷史反而站在了前臺,成為了“顯學”,真實的歷史事實則被大眾所忽視。從這其中我們得到的啟發,大概也逃不出胡適先生那句“歷史是個小姑娘”的論斷。

一般來講,史書是一種客觀記錄,而文學作品則是一種主觀創作,兩者在出發點上就是兩碼事。但就算是嚴肅的史書作者也不可能完全的擺脫其歷史侷限和個人好惡而做到全然的客觀公正,文學作者就更不用說了。《被誤解的三國》中也提到,陳壽站曹操、羅貫中站劉備,兩人的傾向性在各自的著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顯露。好在史書不止一部,各種史料是可以互相印證和補充的,而歷史的“真相”也必會在嚴格的考究下從誤解中被解救。

回到“三國文化”本身,實際上對當下社會文化的影響最大的不是史實,而是演義。大多數人接受並認可的三國人物形象就是來自《三國演義》中的刻畫。這其中有人被貶損和矮化,比如曹操,這個“橫槊賦詩”文武全才被描寫成了狡詐多疑的“奸雄”,委實一個不忠不義的反面典型;而有些人則被“正義”加持,身形萬丈,比如諸葛亮,不僅守死善道忠義兩全,而且運籌帷幄神機妙算,甚至還能佈道施法,儼然是個軍師和巫師的集合體,也難怪魯迅先生批評羅貫中把諸葛亮吹得太“妖”了。而我個人覺得,在《三國演義》中形象最被拔高的當屬趙雲。此人在正史中似乎存在感挺低的,但經羅貫中一包裝,這常山趙子龍是又帥又能打,放到現在絕對是天王級別的偶像明星啊!

另外,說到受冷落,孫權這邊就挺慘的。上面說了,陳壽站曹操、羅貫中站劉備,但千百年來卻沒人站在孫吳的立場上寫本書,你看,弄得東吳這一眾人等存在感都挺低,真是委屈的很。

最後說句題外話,關於明清小說,大陸人熟知“四大名著”——《紅樓夢》(排第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而臺灣人則認“四大奇書”——《金瓶梅》、《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沒有《紅樓夢》。其實在海外華人文化圈中《金瓶梅》這本在大陸不受待見的書地位挺高的,甚至高過我們評價最高的《紅樓夢》。

2020。8。31

從“三國”看歷史的正解與演繹

從“三國”看歷史的正解與演繹

個人詩集。歡迎垂詢購買。微訊號:huarrysun

從“三國”看歷史的正解與演繹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