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一飯三遺矢”中,“遺”字的意思是“排洩”,詳情請見第二字“遺”字詞條的第(10)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逋和遺。因為逋不是常用漢字,又因為“貝”部後來簡化為“貝”,貴簡化為貴,於是遺字在1986年《簡化字總表》中列為“遺”,而“遺”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所列的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遺”字,兩個漢字的詳情如下:

1、逋。讀b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逋,亡也。從辵,甫聲。”形聲字。本義是逃亡。《廣雅·釋言》:“逋,竄也。”《易·訟》:“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意思是:爭訟失利,逃亡而歸,那是三百戶的小邑,居此不遭禍患。再比如《左傳·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杜預注稱:“逋,亡也。”意思是:六年之後,逃回自己所居,拋棄了他的家。

也用來指逃亡的人。比如《左傳·文公六年》:“宣子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闢獄刑,董逋逃。”趙宣子(就是趙盾)從這時開始掌握國家的政權,制定章程,修訂法令,清理積訟,督察逃亡的人。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東周列國人物群像)

本義之外,逋還有其他用法,比如(1)拖欠。《廣韻·模韻》:“逋,懸也。”《洪武正韻·模韻》:“逋,欠也。”黃宗羲《子劉子行狀》:“吏愈橫,賦愈逋。”官吏們越是強橫,各種稅賦就越是拖欠。又指所欠債物。比如《漢書·武帝紀》:“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顏師古注稱:“逋,欠負官物亡匿者,皆謂之逋。”現代漢語也用這個意思,比如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新版後記》:“續成此書,了此宿逋。”宿逋,舊時的拖欠。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茅盾像)

(2)拖延,稽遲。《廣雅·釋詁四》:“逋,遲也。”李密的《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詔書急切而嚴厲,但是臣子卻怠慢拖延。

(3)散亂。元代左克明《樂府·讀曲歌》:“逋髮不可料,憔悴為誰睹。”即頭髮散亂。

(4)不到。《玉篇·辵部》:“逋,不到也。”未見典籍有應用例項。

(5)平。《龍龕手鑑·辵部》:“逋,平也。”

(6)又用同“膊”。暴露之義。

逋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逋字的小篆寫法)

2、遺(遺)。讀音有三個:

(一)y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遺,亡也。從辵,䝿(guì)聲。”形聲字。本義是丟失。《廣韻·脂韻》:“遺,失也。”《六書故·人九》:“遺,行有所亡失也。”比如《莊子·天地》:“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 黃帝到赤水以北出遊,登上了崑崙山頂,向南方瞭望;在迴歸的路上,把自己的玄珠(就是“道”)丟失了。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黃帝像)

又比如《韓非子·難二》:“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齊桓公喝酒喝醉後,丟了帽子,他覺得丟人,三天不去上朝。

本義之外,遺字的用法很多,舉常用的說說:

(1)遺漏。比如《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懲罰罪過不迴避大臣,獎賞功勞不遺漏平民。

(2)遺失或遺漏的東西。比如《詩經·小雅·穀風》:“將安將樂,棄餘如遺。”如今生活已安樂,把我丟開全遺忘。

(3)捨棄,遺棄。《易·泰》:“包荒,用馮(píng)河,不遐遺。”有囊括大川的胸懷,可以涉越長河,遠方的賢者也無所遺棄。楊萬里也有詩《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荒山半寸無遺土,田父何曾一飽來!”用的也是這個意思。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楊萬里像)

(4)遺忘。比如《孝經·孝至》:“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

(5)遺留。比如曹操《蒿里》:“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杜甫的詩《哭嚴僕射歸櫬(chèn,棺材)》:“一哀三峽暮,遺後見君情。”也指遺風,就是前代社會遺留下來的風氣及作品流傳的風格。明代王世貞《藝苑巵(zhī,同“卮”)言》卷四:“盧、駱、王、楊,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初唐四傑的風格,繼承了陳、隋華靡的詩風。

(6)剩餘,未盡。《廣雅·釋詁三》:“遺,餘也。”比如成語暴露無遺。指某物顯現出來,沒有剩餘。又比如《左傳·昭公三年》:“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徼福於太公、丁公,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猶有先君之適,及遺姑妹妹若而人。”杜預注稱:“遺,餘也。”君王如果不忘記先君的友好,加恩顧念齊國,對寡人和睦,求福於太公、丁公,光輝照耀敝邑,鎮定安撫我們的國家,那麼還有先君的嫡女和其餘姑姐妹若干人。再比如陸游的名句,《冬夜讀書示子聿八首》之三:“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遺,就用這個意思。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陸游畫像)

(7)離開,脫離。《廣雅·釋詁三》:“遺,離也。”比如《莊子·田子方》:“曏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方才,我看到先生的形體乾乾巴巴的好像枯樹一般,如同隔絕了萬物和人群,而站立在孤獨無依的地方。

(8)墜,落下。《廣雅·釋詁二》:“遺,墮也。”比如劉向《九嘆·思古》:“悲餘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遺泣。”王逸注稱:“遺,墮也。言已居於山林,心中愁思,目視眇眇而泣下墮也。”眼淚下落的意思。

(9)廢止。比如《呂氏春秋·情慾》:“荊莊王好周遊田獵,馳騁弋射,歡樂無遺。”高誘注稱:“遺,廢。”

(10)排洩。《字彙補·辵部》:“遺,便旋也。”比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司馬貞《史記索隱》:“謂數起便也。”指老年廉頗,因為年紀大,在很短的時間內上了三次廁所。後來,“一飯三遺矢”發展成為成語,用來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影視劇中的老年廉頗)

也指排洩物(糞便)。比如《天工開物·粹精·攻麥》:“其牛曳磨時用桐殼掩眸,不然則眩暈;其腹系桶以盛遺,不然則穢也。”牛拉磨時,要捂上眼睛,不然會眩暈;肚子下面系桶盛糞便,不然就汙穢了(當然,這是無人值守的牛)。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牛拉磨)

(11)陳跡。《增韻·脂韻》:“遺,陳跡也。”比如:紅山文化遺留。

遺還用作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二)wèi。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意義有四:

(1)送。《廣雅·釋詁四》:“遺,送也。”比如《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表然其言,乃以書遺譚。”劉表同意(劉備)的話,於是送信給袁譚。

(2)給與。《廣雅·釋詁三》:“遺,與也。”《六書故·人九》:“遺,有所留與,因謂之遺。”比如《三國志·諸葛亮傳》(《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侍中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誠實、心志忠貞純潔的人,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諸葛亮塑像)

(3)加給。《廣韻·脂韻》:“遺,加也。”比如《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pí)遺我。”王室差事逼著我,政事全盤加給我。

(4)通“匱”,指匱乏;不足。《老子》第二十章:“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大夥都富餘,而唯獨我好像匱乏不足。

(三)suí。讀音出自《集韻》,通“隨”。謙虛,順從。《集韻·支韻》:“遺,謙以下人也。”《詩·小雅·角弓》:“莫肯下遺,式居婁驕。”鄭玄箋:“遺,讀曰隨。今王不以善政啟小人之心,則無肯謙虛以禮相卑下。”小人對下不謙虛,態度神氣耍驕傲。

遺(遺)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遺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68,部分圖片引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