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

知識也解救不了。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這幾年,關於“中國是個低美感社會”的討論越來越熱烈。

文章們都在強調中國式審美已經到了最糟糕的地步,大談中國人有審美匱乏症。

審醜,漸漸變成了社會的一種王道。

但當我們把目光放在周遭的生活和環境,也確實如此。

首先我們走上街道,遍地都是統一底色尺寸的招牌:有的招牌就像靈堂,有的招牌配色土氣十足。甚至,這種招牌本身在城市中就很煞風景。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修復文物上,今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完全不顧文物原本的樣貌,鮮豔十足的彩色使用才是最時尚的配色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國內大型建築設計在審醜的路上越走越遠。一個個醜陋的巨大物體出現在城市。

重慶的飛天之吻,奇怪的配色,令人撓頭的雕塑人物設計,這是想透過審醜來吸引人眼球?瀋陽的方圓大廈,銅錢的設計,恨不得把土豪味凸顯出來。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種種審醜行為,深入我們社會的骨髓。

難道我們的審美一直都這麼糟糕嗎?其實,並不是的。

反觀古代的街道審美,光是對酒家的一面旗子,就有各種講究。看《清明上河圖》宋朝商業街出現了立體燈。再細看店鋪使用的字型和內容,都比現在吸引得多,各類手寫字型的招牌,招牌寫滿了招攬顧客的廣告語。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曾經的古人審美很好,中國風颳遍世界,成為各國的模範。鄰國日本的京都便是仿製大唐時期的長安。

如今,京都成為了日本的出名旅遊景點,也成為了日本文化的象徵之地。

反觀我們,原汁原味的唐朝建築所剩無幾。

作為今人的我們卻沒有把這種審美繼承下來,反而在審醜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審美這件事,我們有必要向古人取經一下。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早在幾百年前,中國的審美是世界的風向標。

18世紀,中國的青花瓷、絲綢、漆器走進歐洲宮廷,中國風一時風靡。

路易十四,最熱愛中國青花瓷的帝王,甚至在宮殿設計也融入他最愛的青花瓷元素。他命人建造一座瓷宮,設計參考中國建築風格,屋簷和外簷仿照青花瓷,使用“白地藍花”的元素進行裝飾,殿內也擺滿了中國花瓶。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中國的審美,一度成為了歐洲傢俱裝潢的標準:“房間裡每一把椅子、每一個玻璃鏡框、每一張桌子,都必定是中式的。”

彼時的歐洲對遙遠的中國是神秘的東方的想象。

而回到中國人的視角,在這些流傳幾百年的國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古人的審美。

國畫裡的山水,便是古人對自然山川的理解,文人們借山水的意象表達自我追求。

國畫裡的人物,也各自有各自的美,有東晉時期的一衣帶風之美,也有唐朝美人的豐腴之美。

古畫的魅力在於一種寫意之美,而這種寫意也折服了西方人。

當攝影術的出現,講究寫實的西方繪畫就像遇到死衚衕:因此,此時面對客觀物體的寫實已經沒有意義。

但西方繪畫還是必須要生存下去,只有尋求變化。於是,西方很多藝術家開始向中國繪畫學習。

其中,畢加索便是如此。

為了體會水墨畫那種寫意的抽象感,畢加索光是臨摹齊白石的水墨畫,就有好幾冊。他認為藝術就在中國,甚至感嘆:如果自己生在中國,就不是畫家,而是書畫家。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圖 | 畢加索的中國畫

在外國繪畫中的很多作品都能找到國畫的身影。日本的浮世繪,便是學習唐代和明代的繪畫而來。在高更的畫作看出國畫特有的散點透視。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圖 | 浮世繪中的仕女圖

國畫並不是單純講究造型的藝術,而是根據每一筆墨而有所變化,在神似和形似之間遊離。

陳丹青也曾說傳統國畫是世界上最好的繪畫。

但如今,傳統國畫的那一套美學卻在中國失落了,傳統的技法和美學沒有被繼承下來。

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國畫繼承就是一種文化斷層。

故宮博物院書畫專家餘輝老師也指出如今國畫是多有平原,沒有高峰:多出名師,但卻沒有名作。

現在國畫甚至失去了大部分人的觀看和欣賞。何時,我們的國畫變成了小眾圈子的愛好?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如今的國畫像失語了一樣,被束之高閣,成為和我們有距離的文物。

一幅古畫經過上千年的時間,又在不同人手上流轉,它多少都有一定的損耗。

有的畫卷破損,比如故宮收藏的《富春山居圖》就曾被燒燬過,再被重新臨摹,有的色彩變得黯淡,甚至有的我們接觸不到作品,比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還在大英博物館。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圖1 | 《千里江山圖》,源於節目《國家寶藏》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圖2 |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這些都在客觀層面上造成國畫和今人的距離。

然而,實際上大部分人在博物館看國畫是:

遇到一長幅的山水畫,走馬觀花地看完;看花鳥畫,總感覺看著都一樣;看著黑白的水墨畫,看多了了無生趣,不得其法。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因為,國畫本身也對觀眾有所篩選,要求觀眾有一定的藝術素養。

這種距離感,也讓更多觀眾將目光投向西方繪畫。我們熟知西方繪畫甚於國畫,可以對印象派的作品如數家珍,從莫奈談到馬德加,也可以對畢加索不同時期的作品說個大概。

甚至,西方繪畫元素變成了熱門IP:我們手機殼上的梵高,衛衣上的大衛雕塑,筆記本封面上的印象日出。

一切,還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國畫不熟知,對中國繪畫歷史的知識積澱太少了。我們不懂得繪畫背後的歷史,也不懂如何看一幅國畫。

因為,我們從小缺少的是一箇中國畫的語境,缺少美育的薰陶。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圖 | 清可QINCO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吳冠中說,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我們喊了好多年的德智體美勞,而美育卻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塊。

小學中學的美術課,尚且和其他課程一樣正常進行,一旦上了高中,我們的美術課便直接讓位給語數英課程,或者是自習課。

因為美術在高考面前顯得沒有那麼重要,如何考取一個大學才是我們教育的核心。

或許有人會說,平時也見到有老師帶小學生去博物館,但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

常年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餘輝老師,就觀察到國內老師們常常只是做個“帶路人”,把學生帶到博物館就完事,沒有對展品有更多的介紹,課後也不會組織學生討論。

但只有做到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

餘輝也曾在中小學進行過國畫授課,他發現只要一個老師願意費功夫講這些繪畫知識,底下的學生願意聽,也聽得懂。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圖 | 餘輝

所以,從小讓孩子接受美育是現實的。餘輝認為關鍵在於大人,大人並沒有給小孩子美育。

餘輝提到一個朋友家孩子出國留學,最後成美國科學院的院士。和他在博物館看畫時,他的重點並不是畫,卻落在博物館的樓梯設計問題,開始討論拐角問題。

一個人到博物館仍沉浸在自己的工科思維,對畫作毫無感覺,欣賞不了美。

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或許,我們的社會可以培養出很會考試的學生。但在審美上,他(她)是缺乏的。

而審美也關乎道德判斷。不分美醜,善惡也不會區分。一個不會審美的人,精神生活是單薄。

木心也曾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美育的核心在於藝術教育。而回望我們1600年繪畫歷史,國畫經過上千年流轉,它的美學價值早已被確認下來。同時,它又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看國畫便是一堂好的審美課。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看一幅國畫,可以幫助我們欣賞一種歷史性的美感,即在審美的同時,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

當我們在看一幅國畫的時候,更多是感受當時文人的理想情懷。

“當你展卷《千里江山圖》時,讓你感知到短暫的生命光耀竟然能照亮千年,你的敬畏之心讓你不忍掩卷,當你面對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你還會糾纏於在往日命運對你的不公道嗎?”

撥開國畫的迷霧,更細緻地看,我們將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視角。

我們可以跟著故宮專家餘輝老師去鑑賞故宮名畫,這些作品都來自清宮舊藏。

其中,館藏的《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都曾展示過,並一時引起眾人觀看。

《千里江山圖》,是由北宋天才畫家王希孟18歲畫成。不到半年時間,他就完成將近20米的長幅畫卷。色彩絢麗,工筆細緻。堪稱宋朝山水的航拍。在青綠山水畫的歷史,無人能超越《千里江山圖》。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全域性來看,就是一整幅氣勢恢宏的山水畫。然而,分開看,每段山水又自成一體,讓人把玩細節。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王希孟的這幅畫作確立了皇家的繪畫審美觀。

元代書法家溥光稱讚這幅畫:“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而另一幅《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則是在有限的畫幅,畫盡了宋朝人物風俗。

五米的畫卷,處處是細節,盡顯宋代都城的繁華。但在餘輝老師的分析下,畫中每一個區域性放大來看,都能看出畫師的“小心思”。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圖 |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張擇端繪

本該設防的開封城門,卻沒有一個小兵在照看,任由西域的駱駝商隊過關卡。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當時應該有望火樓的設定,而畫中望火樓卻變成了一座座涼亭。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畫裡有幾處推車,而推車上被寫滿草書大字的布抱著。畫家這麼畫原因是因為當時北宋新舊黨之爭,舊黨人如蘇軾、黃庭堅就被宋徽宗廢黜,也要求把他們的墨跡全部銷燬,於是便出現這樣的場景。

這些細節都在隱喻一個搖搖欲墜的王國,這並不是簡單的風俗畫,而是一幅盛世憂患圖。原來,張擇端想借畫諫言宋徽宗。

餘輝指出欣賞好一幅古畫,可以讓我們獲知很多。

國畫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教化,《女史箴圖》除了給我們當時的仕女美感之外,它也是一幅教育女性的畫;

國畫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知識,古畫的世界可以讓我們對古代社會有所感知,《清明上河圖》在展示東京繁華之外,也顯現出北宋的社會隱患;

國畫也可以獲得美感,在看《千里江山圖》時,我們感受到古代山水之美。

正如餘輝所說的,一畫一世界。

//

寫在最後:

回望過去1600年的中國繪畫歷史,只要細看,古畫的魅力依然能夠傳達給人們。

或許是以自然風景為主的山水畫,讓我們能夠神遊古人筆下的名山大川;

或許是惟妙惟肖的花鳥畫,讓我們能夠感受文人所要寓意的情懷;

又或許是形神兼備的人物畫,讓我們感受了解古代的社會。

文末,國館君再給大家推薦一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老師的一書《了不起的中國畫:清宮舊藏追蹤錄》

他將在《了不起的中國畫》選出了故宮10餘幅最有價值的古畫,皆為清宮舊藏

這本書在告訴人們更多的古畫的故事,也可以告訴我們在看一幅古畫,應該看什麼,怎麼看?

如果你對國畫有興趣,就不能錯過這本書~

參考文獻:

1、看理想:梁文道:審美的敗落,從宣揚“醜”開

2、虎嗅:2020年中國十大最醜建築出爐,誰在毀掉城市的美?

3、騰訊網:十八世紀歐洲,最炫的是中國風

4、曾孜榮。發現中國畫的秘密

5、馬箐箐。《山山水水。聊聊畫畫》

6、餘輝。《了不起的中國畫:清宮舊藏追蹤錄》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