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裡的非遺】韓城圍鼓

鼓聲,是炸響的驚雷

一陣緊過一陣,滾過天空

滾過晉陝峽谷

滾過北方的遼遠與蒼茫

透過時空,分明看到了趙宋王朝與遼國

農耕文明和遊牧部族的對決

在韓塬大地上衍生

鼓角相聞,擴散著吶喊與廝殺的聲音

無論戰與和,每一次交鋒的背後

都噴濺著沉重的血腥

歷史是一出正劇

從不需要排演

有時候,只要精彩的一折

就足以成就英雄

曾幾何時,告別刀槍箭弩

告別冷兵器時代

韓城圍鼓,從沙場退出

從兵營走向農家場院

在鑼鈸的子音裡

在彩旗花杆的陪襯裡

渲染節慶的歡愉,詮釋著豐收的熱望

低吟淺唱,亦或激越雄壯

千百年來,傳遞著一個樸素的祈願

——物阜民豐,海晏河清

韓城圍鼓介紹:

韓城圍鼓原名西川鑼鼓(因主要分佈在西川沿線而得名)。其中又以薛峰鎮境內原十二村(今名王村)最負盛名,故又名十二村鑼鼓。相傳宋遼戰爭期間,楊家將率軍在薛峰一帶駐防,韓城圍鼓就脫胎於當年宋軍作戰的鼓樂。後來發展為集戰爭鼓樂、節日喜慶、宗廟祭祀於一身的鑼鼓表演藝術。韓城圍鼓的佇列可分為兩種:1。行進佇列。有單項、單鼓相對型;雙項、雙鼓相對型。與行進鑼鼓的節奏緊密配合。2。圍場佇列。有大圍場、小圍場和四季花型(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圍場。分別與不同鑼鼓曲牌相配合。如“大圍場”用《對鼓》《懸錘》等曲牌,“牡丹型”用《緊三錘》《打細樂》等曲牌。韓城圍鼓演出時場面宏大(七個陣營組成,總人數可達200餘人),節奏多變,切分音、休止符多處使用,鼓、鈸聲和諧悅耳。現整理出的圍鼓曲譜有《緊三錘》《定疙巴》《摘豆角》《撲鴿暖窩》《肚內痛》等十章。韓城圍鼓2011年被列入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者簡介:

張劍龍:中學語文高階教師,網名雲橫秦嶺,石鼓的山。渭南市作協會員,臨渭區作協會員。

【詩詞裡的非遺】韓城圍鼓

圍鼓表演(本文圖片由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詩詞裡的非遺】韓城圍鼓

圍鼓表演之對鼓

【詩詞裡的非遺】韓城圍鼓

鼓手

【來源: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