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趣文(三):唯有姮娥不嫁人

後至元丁丑夏六月,民間謠言:朝延將採童男女,以投韃靼為奴婢,且俾父母護送,抵直北交割。

故自中原至於江之南,府縣村落,凡品庶人家,但有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為婚嫁,六禮既無,片言即合。至於巨室,有不待車輿親迎國,輒徒步以往者。蓋惴惴焉,惟恐使命戾止,不可逃也。雖守土官吏,與夫韃 靼色目之人,亦如之。竟莫能曉,經十餘日才息。

自後有貴賤,貧富、長幼、妍醜匹配之不齊者,各生悔 怨,或夫棄其變妻,或妻憎其夫,或訟於官,或死於夭。此亦 天下之大變,從古未有之聞也。

—摘自《南村輥耕錄》

註釋:

後至元:元惠宗年號(公元1335-1340),

採:選 擇。

韃靼:北方少數民族,指蒙古人。

俾: 使。

交割:移交,了結。 中原:黃河中下游地區,。

府縣:府城,縣城。

品庶:官宦人家和平民百姓。

但:只 要。

六禮:古代締結婚姻的六種禮儀。

片言:一句話。

巨室;大戶人家。

不待車輿親迎:來不及等夫家用車輛來迎取。

徒步:步行。

惴惴焉:恐懼不安的樣子。

蓋:推測的語氣助詞。

守土官吏:地方官。

色目人:元朝稱蒙 古人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主要指西夏人。其地位僅次於蒙古人 。

妍:美麗

訟:打官司。

夭:夭折,早死。

今析:

所謂十里無真言,道聽耳食,耳食之談,絕不能輕信。但謠言一出,必飛短流長,三人成虎,訛言惑眾。這種空穴來風許多人都信以為真,紛紛擾擾,必然造成 混亂。

作者處理這些複雜材料,如理亂絲,有條不素,由庶民 富 戶以至官宦顯貴。接著,以“貴賤”、“灸富”、“長幼”、“妍醜” 四對反義詞,概括婚姻全都亂了套,又以四個“或“字指出輕信 謠言,給人們帶來的損害。

詩曰:

一封丹詔未為真,

三杯淡酒便成親。

夜來明月樓頭望

惟有姮娥不嫁人。

古代趣文(三):唯有姮娥不嫁人

古代趣文(三):唯有姮娥不嫁人

古代趣文(三):唯有姮娥不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