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由來和各種習俗,答題贏錢常考!

對於清明節,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唐代詩人杜牧的這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前一天叫寒食,不能生火,而清明節當天,則是掃墓祭祖、插柳枝、遊春等。

相傳,清明的這些習俗,與春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有關。

清明由來和各種習俗,答題贏錢常考!

介子推

春秋時期,太子重耳為躲避禍害,流亡在外。不久,同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們大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幾個忠心耿耿的一直跟隨左右,其中一人便是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在途中餓暈了過去。為了救他,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送與他吃。

重耳當時萬分感激,表示一定不忘恩情。

然,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成為了晉文公之後,卻一時間忘了介子推的存在。

一次,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這才憶起種種舊事,心知有愧,於是親自去尋介子推。

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介子推卻不願見他,並揹著老母躲進了山裡。晉文公讓御林軍上山搜尋,始終沒有找到。這時,有人出了個主意:放火燒山。可於三面點火,留下一方,讓大火把介子推逼出來。

晉文公聞言,以為有理,遂令人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竟無一人出山。大火熄滅後,眾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駕鶴西去了,只留下幾行字:

“割股奉公老臣心,

身在綿山心隨君。

長眠樹下唯一願,

治政清明覆清明。”

見字,晉文公感慨萬千,忙命人在山下建了介廟,以祭奠介子推。同時,他也記住了介子推的忠告,把晉國治理得政治清明,百業俱興。

第二年的這一天,晉文公率眾臣來到介廟,看到焚燒過的山林中,那棵被燒死的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覺得折柳樹是介子推的化身,便賜柳樹為清明柳,並讓晉國百姓在清明這一天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山踏青。此後,這個習俗也被流傳了下來。

清明由來和各種習俗,答題贏錢常考!

鞦韆

除此之外,清明還有另外一些習俗,比如盪鞦韆。

宋代宰相文彥博有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寫道:“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其實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諱,改為鞦韆。古時,鞦韆多用樹枝為架,拴上彩帶而成,後來才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模樣。

清明由來和各種習俗,答題贏錢常考!

蹴鞠

除了這些,還有個活動叫蹴鞠。鞠是一種皮球,古代清明節時,人們都喜愛進行這種活動。據古書《蹴鞠新書》記載,蹴鞠最初的發明者是黃帝,以此作練兵用。

當然,清明還有一項活動必不可少,那就是放風箏。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

夜裡,人們在風箏下或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燈籠,一閃一閃,被稱為“神燈”。有的人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拉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走,據說這樣能消除疾病和災害,帶來好運。

清明由來和各種習俗,答題贏錢常考!

放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