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2000多座寺廟,這個地方你熟

時間往前倒70年,也就是1950年前後,

在北京城內靠近外城的部分,有一塊不到四十平方公里的地方,這塊地方不大,卻有2000多座寺廟!

這廟多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簡單換算一下,

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50多座廟。也就意味著,不管你站在城裡的任何一個地方,距離你100米範圍內,一定會有一座廟!

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2000多座寺廟,這個地方你熟

當時你隨便走在一條小衚衕裡,都應該有三五座廟才算合理。這個數量和密度,放眼全世界,什麼羅馬倫敦都得靠邊站。

可能你現在很好奇,1950年的時候都解放了,為啥那時候那麼多廟,現在這些廟我咋看不見呢?

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2000多座寺廟,這個地方你熟

關於這個事,我們先來說說寺廟的作用。寺廟的作用在我們生活中主要有三種:

一是人們把它當做公園來逛,所以有事沒事就去溜達溜達;二是人們把寺廟當成旅館,遠處來的人,看到寺廟能借宿一晚;三是我們把寺廟看成窮人的公益機構,經常有吃不到飯的,看不起病的人去寺廟裡得到救濟。

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2000多座寺廟,這個地方你熟

當時寺廟可是附近人的生活中心,什麼文藝演出,擺攤賣貨,看書,出版書籍,都在寺廟舉行,所以直到今天很多人把大型的商品交流會都叫廟會。

所以你看,其實這些寺廟都是市民需要才形成的,並沒有那麼沒有道理。

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2000多座寺廟,這個地方你熟

而那些在衚衕邊上,或者衚衕裡的廟更是兼具了風水調整的功能,

有些廟就建在大街的路中間,當時被老百姓叫“當街廟”,這些廟可不是為了礙事才蓋在這裡的,而是為了擋住煞氣。而且這種廟的朝向一直都是向北的,就是因為北高南低,會有煞氣,廟就成了街道的影壁牆。

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2000多座寺廟,這個地方你熟

而到了後來,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這些廟幾乎無一倖免的全部被拆除了

,人們不再生的時候去土地廟報到,也不會死了再把靈柩停在寺廟中。

而之前生活在寺廟裡的人從來不會覺得和棺材住在一起有什麼可怕的,生者和死者可以共享一個城市的空間

,而當代的城市規劃,人們可能最討厭的就是這一點。

這讓我說什麼好呢?祖祖輩輩的生死輪迴,到了現在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到底是可悲還是可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