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引言: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在封建王朝下的男權社會,藉助儒教捍衛統治乃至整個社會秩序。為保證男權對女性的絕對佔有,將“貞節”猶如枷鎖樣牢牢地套在封建男權統治下的每一個女性身上,這是對女性的壓迫以及殘暴的性剝奪。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貞節牌坊

一、程朱理學滅人慾,千載貞節殘酷壓迫。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中,人們慣於把忠貞不二的節操稱為“貞節”。守節,也就成為了絕對忠誠的象徵。寧死不屈為守節,夫死不嫁為守節,夫死不嫁的人也被稱為“節婦”,為守節而殉者則稱為“烈女”。

相較於男子三妻四妾來說,女子守節則顯現出了嚴重的不對等性,這是封建禮教將女性作為男性絕對的附屬品進行無端的壓迫的產物。

很多人誤以為守節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象。其實不然,

守節並不是封建社會的普象。

在宋朝之前並不普遍,相反甚至有些寬鬆。這源於常年的戰亂造成的大量男丁人數因戰爭銳減。統治者要想擴大統治基礎,人口的增長便是關鍵。為擴張統治根基,鼓勵生育是歷朝歷代的國策。在這種因素的驅使下,古時女子十五未嫁,父母便要做牢。而失去丈夫的女子也必須再嫁,為的就是增長人口。

遍閱史書,我們也會發現魏晉漢唐之風頗為開放,為解決男女婚配,甚至還有專門的官方婚介機構。在唐一朝,甚至女子還登上過歷史的政治舞臺,出現過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還有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等幾位“政治大腕”。

這寬鬆之風在宋卻戛然而止,對女性的束縛一下子起來了,這和宋朝儒學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

陳橋兵變的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掀起了一股子重文之風。這股重文之風在後世愈刮愈烈。文人仕子的崛起給予了儒學新的定義:程朱理學。

理學是脫胎於傳統舊儒學的新儒學,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力度上可比舊儒學大多了。

為了維護封建絕對忠誠的上下等級尊卑關係,理學大家朱熹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理學發展中期,理學家程頤對婦女貞節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曾有人問程頤:“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如何?”程頤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 程頤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這句話將女性貞節提到高於生命的地步,成為後世對婦女約束的“千載名言”。

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直接將貞節上升到了天理的境界

節婦守節被看作是天理所在。違反天理,在道德輿論上不僅予以重責,出格者則被予以封建私刑。而願意順從者則予以褒獎,賜立貞潔牌坊,給予榮譽。

這種守節之風在後世不僅得以完整保留,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程頤(左);朱熹(右)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獲得

"貞潔烈女稱號的,在宋朝有五人,明代有七百一十人,而在清則高達七千零九十八人"

。明太祖朱元璋釋出了歷史上第一個褒獎貞潔烈婦的命令:

凡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

。可以看出,在明朝建立之初官方就大力褒獎貞潔烈婦,並予免除差役的實質性回報。隨著統治的深入,守節的風氣也深入民間各個角落。據民間傳聞:明朝嘉靖年間有”海青天“之稱的海瑞,其七歲之女因接過一個男童的餅,本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古訓,海瑞將其女活活餓死在屋中。雖為傳聞,但是守節之力度也可見一斑。據清代《禮部則例》規定自:

"十歲以前守至五十歲,或年未五十而身故,其守節已及十年,查系孝義兼全厄窮堪憐者"

。每年地方紳耆,族長、保甲長都要向官府舉薦,上報禮部得公家褒獎。

據江西宜春《萬載縣志》記載:清道光年間,雙梓鎮村民鍾滄文之妻鍾張氏,在傳統意義上的”米壽“即八十八歲壽辰得到朝廷褒獎,立貞節牌坊一座。這位張氏,二十七歲喪夫,享年九十四歲,守節共計整整六十七年。難以想象這位張氏年輕喪夫,作為封建下的女性,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難怪時人云:做烈女易,守節者難。

二、借儒教捍皇權,三綱五常強迫守節。

在歷史的發展中,中央集權在不斷在強化,而中央權力又高度集中於君王。天下之眾成一家之私產,

靠上下尊卑關係來維護封建統治並剝削農民階級。那麼這種統治的秩序必須在各個方面予以滲透包括夫婦關係

於是自宋朝以後,貞潔觀就越來越加強。縱閱時代的背景,我們不變不難發現導致

貞潔觀愈發森嚴的原因與封建大一統王朝的中央集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自宋建立以前,經歷過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在這一時期,封建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像走馬燈似的來回變換,各路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皇權的威嚴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在重新奠基儒學格局同時也激起了思想的鉅變。

儒家思想為封建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執行秩序

:封建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 。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係準則。

無論是哪一倫都可以看到一種上對下的絕對服從,絕對遵從的一種尊卑等級關係,理學想構建一種全方位無死角的尊卑關係,在男性與女性夫婦關係這塊就是不可避免的。換言之

,貞潔觀雖不是統治者維護統治的直接必要,但是要想構建一整套尊卑等級秩序出來,在男性與女性關係這方面也要強化這種尊卑等級關係,它是理學維護封建統治的一種衍生品。

朱熹的思想,在他在世之時被統治視為異端學說,可是在明清朱熹卻被尊奉為繼孟子之後的又一聖人,他的學說成為科舉作答的官方標準。就連靠基督教理論起家的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起義之初宣揚儒學為”妖言“。可在太平天國重開科舉之時,又視儒學為”聖理“。可見理學這一套完整體系對於維護封建統治,意義非凡。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三綱五常論》清代抄本

三綱五常維護了封建統治的秩序。

所謂:五倫者,始夫婦,即三綱五常要從夫婦之間的關係開始,那麼從這裡也可以看做

封建的貞潔觀就是這套秩序的基礎開始

在這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制之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從夫婦到父子再到君臣,由小及大,完整的一套尊卑體制將所有人都牢牢地框在裡面,那麼封建的這種統治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這套封建完整的秩序就被統治者推向到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達到從潛移默化間讓民眾服從這種統治剝削的目的。

這一時期的貞潔烈女也是如雨後春筍,寡婦不再嫁,成了社會默許。在每一個名門望族的村落之外,一座座牌坊被立了起來,這些封建對女性的枷鎖成了村落家族的榮譽。而背後卻是每一個守節節婦常年的心酸。在當時經濟發達的江浙一帶,每個地區幾乎都有五十多位節婦,守節帶來的封建榮譽,以及免除賦稅的現實利益。一些所謂的名門望族為了這些甚至強迫寡婦守節達到一種喪心病狂的地步。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貞節牌坊

宋明理學之後,明清維護封建統治只能繼續走”老路子“。守節,

這種看來不符合小農經濟實際的做法也被後來者全盤繼承。

包括滿清自關外而來,有著濃厚的遊牧民族習俗,也難逃被同化的結局。這種傳統的封建思想在代代傳承中也不可能守舊的存在,

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悄然間隨著時代的變遷,守節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不是在加強,卻是在異化。

三、理學大義脫離現實,節婦難於守節。

經濟上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衝擊著傳統禮教。

經濟的發展再加之讀書的風氣,在社會之上普遍蔓延,促成文化的興盛。文化的興盛怎會拘泥於傳統的官方正學。一些適合市井小民口味的一些小說也開始出現。今天我們翻開當時的一些小說《紅樓夢》或者是《金瓶梅》,從這些明人所撰寫的反映市井生活的小說中,我們也可以對明人的生活窺探一二。得益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風氣在改變,娛樂場所也開始增多,市民的娛樂生活也開始繁榮,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著傳統的保守勢力。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紅樓夢》劇照

其次明清是個社會變革大動盪的時代,思想的碰撞尤其明顯。

從鄭和下西洋到滿清入關,不同的文化也在交織融合,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對封建造成影響。無論是背經判道的李哲認為古今帝王皆賊,還是黃宗羲認為天下為主,君為客,在思想森嚴的封建社會,此等言論不可不令人感到驚訝。從側面也反映出來這種文化的碰撞對封建制度的衝擊。

缺乏經濟基礎,底層守節難以實現。

看似嚴厲的守節制度,不僅遭受著文化思想的衝擊。因為這種制度往往缺乏經濟的基礎作為支撐,而僅僅大多存在於一些中上階層。

理學是道德神學,這種架空的主義缺乏實踐 作為支撐。並不能夠直接解決現實問題。

作為封建統治下的女性,他們不僅沒有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而且封建畸形的審美裹足,也使得他們喪失了部分勞動力,三綱五常的思想打壓著她們。封建的女性僅僅是男性的附屬品,他們不可能做到經濟的獨立。喪夫的寡婦如有子,還可以夫死從子,膝下無子則晚年淒涼。這些現實的因素不得不逼迫底層寡婦再嫁,因為有這些現實的因素存在,在底層基本上強制守節的阻力較小,

是脫離現實的理學教義同小農經濟之間的矛盾。

因為有這些矛盾的存在,所以異化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順應趨勢。由矛盾所帶來的趨勢,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太平年間,中上層的地主階級往往三妻四妾,加之男尊女卑造成的性別失衡,自古有之。一邊是夫死無以為靠,而另一邊卻是底層大齡青年娶不到妻子,飽受無後的道德輿論。守節的制度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可以看作是”資源“的浪費。這就造成了社會的矛盾衝突,而守節的異化也可以看做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這種社會矛盾。對人口的增長,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也有有利的一面

同時這種守節的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思想的解放。

由於守節制度存在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那麼異化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在底層束縛千年的禮教就有所突破。在思想前置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思想的解放,讓人們不再侷限於死的規定。

明代,在隨著商品經濟資本的萌芽,守節制度的異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束縛資本發展的封建制度。而且對於人口增長,社會結構的合理調整,有一定的幫助。守節制度的異化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之間是相互促進,融合的關係。

結語:

守節,這種自宋代以來為維護皇權而誕生的衍生品根本不符合小農經濟的基礎,在封建社會中它既維護了封建的秩序,又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與資本的萌芽。千百年來給予女性所帶來的傷痛也是無法彌補。因為理學的天然缺陷,那麼守節自身就有天生的不合理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矛盾的緩和,守節的異化也可以看做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女性,她們是封建男權的附屬品和犧牲品。貞節鎖住的不僅是他們的自由還有像正常人一樣享受幸福的權利。悲慘的生活換來的一座座貞潔牌坊,與其說是榮譽,實則更像是一道道枷鎖

參考資料:

《宋史翼》清,陸心源

《明史》清,張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