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簡談——四果阿羅漢

阿羅漢是小乘佛教中,眾生能夠修行到的最高果位,意思有很多,最常見的有

殺賊

無生

應供

;殺賊是指能殺儘自身的一切煩惱賊;無生是指修成到阿羅漢的果位就不會再有生死輪迴,此生為最後一生;應供是說阿羅漢應受到世間一切天、人供養。

阿羅漢的名字是音譯,有的佛經中音譯為阿拉漢,我們國人喜歡稱其為羅漢,我們常說的十八羅漢、五百羅漢就是指的阿羅漢,名字雖有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樣的。

在佛教中,成就阿羅漢果位會經歷四個階段,故稱四果阿羅漢,四果分別為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

佛學簡談——四果阿羅漢

十八羅漢—來源網際網路

《金剛經》中佛陀與須菩提的一段對話,正好說明了這四果的含義。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須陀洹名為入流

,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來

,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阿那含名為不來

,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從經文中可以看出,

初果須陀洹意為入流

,乃是初入聖人之流,雖未得滅生死,但已見大道。

二果斯陀含意為一往來

,乃是仍需來人間受一次生死,才能得道。

三果阿那含意為不來

,就是說修為到了這個果位,就不需再來欲界了,據說修行到了三果的修行者,在死的一瞬間可領悟涅槃實相,進而進入四果阿羅漢,故不需再來。四果阿羅漢就是無生了,不需再來世間,解脫生死,為小乘佛教最高果位。

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的最大區別也在這,小乘佛教認為眾生怎麼修行也成不了佛,最多能成阿羅漢,而大乘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以渡眾生,阿羅漢只能自渡,不能渡他,故稱其為自了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