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造成清三代瓷器如此之火?

1、康熙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寫款。原因是康熙認為瓷器上不能寫款,寫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讓寫。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寫大量的寄託款。比如寫“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這三個朝代寫得最多。這在我們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獄非常厲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漢人提出“反清復明”,電視劇裡常能看到。當時你要有一絲反清復明的傾向,就被殺頭了。可瓷器上寫的款,卻都是前朝的款。如 大明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 大明宣德年制。

是什麼原因造成清三代瓷器如此之火?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銷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窯燒製,儘管體積較大,但極少變形,風格挺拔向上,粗獷豪放,製作規範,絲毫沒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獨創性,嚴謹大方。主要品種有: 盤 、 碗 、碟,杯、盒、 瓶 、尊、壺、罐、 爐 、缽缸、香薰、筆筒等文具、掛鐘等。

2、雍正

雍正正官窯瓷器底款的篆書年號,《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兩字。此種篆體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種,字型皆方整,外無雙框。那時官窯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還有刻畫與模印兩種,分兩行,每行兩字。少數為四字篆書豎式款,分有框和無框。有少量四字篆書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錢文排列方式。其實,雍正官窯用篆書款不多,主要乃用楷書,中後期為宋體小楷。真款平整秀雅,亦圓潤有力。至於行書、草書與隸書則絕少見。另有一些書《雍正御製》,也有官窯器乃依御令不書寫年款。

是什麼原因造成清三代瓷器如此之火?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青花瓷在雍正時期儘管不是官窯的主流產品,但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 康熙青花 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

3、乾隆

乾隆官窯瓷器款識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種,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顯多於“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書款一般用於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書多於楷書。“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於仿古瓷上,青花篆款為主。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

乾隆青花楷書款字型端莊,落筆利落,早期款字與雍正時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書款筆畫平直,橫豎粗細一致,轉角熟練,不留停落痕跡。青花瓷呈色早期有暈散現象,中期為純正藍色,晚期則藍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雙行多無邊圈,三行則多雙圈。“乾隆年制”款多雙圈。楷書款有六字雙行、三行雙圈,也有四字雙行雙圈或雙框。 民窯款也多書“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型不夠漂亮,位置不夠規則,與官窯款比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與康熙時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有的民窯青花器物上具體寫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叄年孟夏月制用春生”。 外銷瓷一般都不落年號款。

堂名款主要書寫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澹寧齋”、“彩秀堂制”、“浴硯書屋”、“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另外如“景慎堂”、“養和堂”、“彩華堂”、“避暑山莊”、“寧靜齋”、“寧晉齋”、“寧遠齋”、“百一齋”、“詠梅閣”、“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製作精美,應視為官窯瓷。

是什麼原因造成清三代瓷器如此之火?

乾隆粉彩有一個獨有的特徵,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綠釉。松石綠釉淺淡光潤,釉面猶如粥皮,由於是一種低溫 彩釉 ,釉面常常帶有細小的紋片。這一特點乾隆時首先出現後,一直延用到晚清。乾隆官窯粉彩的紋飾一般是“大內”送來的圖樣,主題紋飾按不同時節都有嚴格規定。除以粉彩繪畫為主,還常加繪料彩、金彩或黑彩,或與青花、五彩、 鬥彩 並施於一器,這種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製作的乾隆粉彩,可說是集多種陶瓷工藝成就於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藝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