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慶白族社戲

每逢節日、廟會,雲南鶴慶的白族村莊喜歡搭臺唱戲。說是唱戲,提法不那麼準確,因為唱的內容有京戲、有白劇、有花燈,更有白族人最喜歡的對口山歌,白族人把這種娛樂歡唱的情形稱之為白族社戲。

鶴慶白族社戲

最典型的白族社戲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一的白馬廟會上的白族社戲。白馬廟為當地白族的本主廟,本主是白族的保護神,白馬廟的本主名叫素車麒麟白馬將軍,農曆三月一日是該本主的生日,白馬廟會就是紀念本主生日而舉行的。白馬廟會這天,附近的白、漢、彝等民族紛紛聚會白馬廟,一來祭祀本主白馬將軍,二來參加白族的社戲活動,把一種祭祀活動渲染得喜氣洋洋,場面異常的熱鬧。

鶴慶白族社戲

白馬廟會上的社戲活動場所是緊挨白馬廟南面的一處小松樹林裡的空地上,空地上有專門用來唱戲的戲臺子。唱戲這天,在臺子上還搭有戲棚,上擺道具等一應物品,以供唱戲時使用。戲棚上,通常還懸掛有“共賞陽春”的字樣,以示舉行社戲時的節令。

鶴慶白族社戲

白族社戲,無論是京戲、白劇,抑或是花燈,都很講究排場。那行頭,條理清楚,裝扮逼真;那唱腔,鏗鏘有力,有板有眼;最突出的特點,則是各擅其長,凡上臺的,均是本地該行當中有絕活的。如京戲中的《子龍救主》、《桂英掛帥》、白劇中的《火燒明子樓》、《白姐殉夫》,花燈裡的《狀元及第》、《京城趕考》等,無不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上臺唱戲的,無不盡心盡力地唱,真可謂是聲情並茂,形神合一。臺下觀看的,或席地而坐,或倚樹而立,聽得入神,看得仔細,並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鶴慶白族社戲

唱過京戲、白劇,再唱花燈,白族社戲最後壓軸的是白族的對口山歌。社戲臺上唱對口山歌的多為已婚或年老的白族男女,唱的內容多為日常的生活瑣事和人生的經驗感受,歌詞淺顯易懂,內容卻充滿著生活的睿智。如“相交要學那竹子常年四季青,相識莫學那楊柳遇秋全落葉”、“常喝小酒你莫傷身,常走夜路你莫遇鬼”,象徵、比喻、擬人的手法並用,體現的是人生富含的哲理,令人回味,令人深思。等對口山歌一結束,已是太陽西沉,也到了社戲和廟會結束的時候。

鶴慶白族社戲

白馬廟會的白族社戲只是鶴慶白族地區的白族社戲裡最典型也最固定的一個,在許多的節日和廟會里,都要舉行白族社戲活動。喜歡熱鬧和富於藝術表演的白族群眾,透過社戲活動,展現出他們極具民族特色的獨有魅力,並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