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當年,張明敏先生的一曲《我的中國心》引起了無數國人的共鳴,無數寄身海外遊子為之潸然淚下。今天,中國日益強大和開放,也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中國”這個稱呼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呢?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尤其是這個“中”字更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不解之緣,是傳統文化的支柱和精髓。儒家就提倡“中庸”的處事哲學,其核心觀念就是無過無不及,所謂“執兩用中,和而不同”。《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後來經過大儒朱熹的提倡,成為“四書”中的一部。中庸或者說中和思想,至今影響著中國人的現代思維模式。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中國兩字。

我們來看一下中的古文字形演變,先看甲骨文字形: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具體說來,中字的字形義有如下解釋。

1。 像旗幟隨風飄揚之形,具體的說是旗子上的飄帶(即旒,讀作liú)上下飛揚,中間方框指的是旗杆中間部分,是一種指事的造字方法。但是,我們看到飄帶旗杆頂部也有,底部也有,這不符合常理。

2。 這是一個天文觀測器具,像豎杆測日影之行,方框是日影的軌跡,相當於後來的日晷,上邊的的飄帶是用來測風向的。

3。 此是旗子之形,是部落圖騰的標誌。

4。 方框是射侯(箭靶)之形,由獲者(報靶員)需要把旌旗倚靠在侯的中央,為全場指示箭靶中心的位置。古代有鄉飲酒禮,射中的人,用算籌計數,盛放算籌的器具,名為中。

5。此為建鼓之形,建就是立的意思。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建鼓是一種大型長而圓中部稍粗,木棍洞穿其中,直立在底座上的鼓。左右兩邊飾以彩旗,此鼓敲擊後,民眾自四面八方來聚,聽令受教,建鼓位於中間。

左圖是漢畫像石的拓片,中間即為建鼓。我們看到有高大木柱橫穿建鼓中部,木柱頂部裝飾有羽葆,象旗旒或流蘇之類隨風飄揚,建鼓左右兩側有兩人相對擊鼓,周圍有琴(瑟)或箏之類的樂器伴奏並有雜耍藝人表演。我們認為,這極有可能就是中的字形本義。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有這樣的記載,楚厲王時,與民約定,一旦有了警情,就敲鼓聚集眾人。結果,一次楚厲王不知怎的喝醉了酒暈了頭就敲了這個警鼓,結果老百姓都聚集過來。楚厲王連忙解釋說是,是自己喝醉了酒和身邊的人鬧著玩。結果老百姓都悻悻而歸。

後來,真的有了警情,老百姓聽見鼓聲都不來了,結果楚厲王只好又下令更改了聚集的訊號,這樣老百姓才相信了他。這裡的鼓,很可能就是建鼓,擊鼓為號,釋出政令,昭告天下,這就是建鼓的作用。至於用於娛樂宴飲也是可能的。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有個豐,也就是豐的繁體字,甲骨文作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傳統看法認為這是豆(古代食器)中盛玉串之形,以此祭祀神靈,即禮的本字。其實,此字也是建鼓之形,上部也是羽葆裝飾的樣子,因為在祭祀時除了獻玉之外,還會莊重擊鼓作為伴奏,以示莊嚴肅穆之意。

下面,我們來說這個國字,國的繁體字作國,國的字形演變如下: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這個或,其實就是國的本字。從甲骨字形來看,就是用戈來守衛城池之意,國外邊本來是是沒有口的,後來在城池周圍還加上了四個(或兩個)短橫,表示巡邏或者是疆域之意。後來或字被借走,表示或者、或許之意。於是又在或字外邊加了個方框,就是繁體的國字。至於域,也是或的分化字。後來,域,表示疆域,而國表示國家。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我們知道,國家的產生是原始社會後期貧富分化,階級對立鬥爭的結果。古代諸侯有國,大夫有家,後來家國漸漸合為一體。《詩經·大雅·民勞》中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是王畿,就是京師地區。

有實物記載的中國這一稱撥出現在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一句中,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這裡銘文記錄了周成王營建成周(洛陽)的事。當初選擇洛陽就是認為洛陽居於天下之中,便於接受四方朝賀進貢。同時也是為了加強對殷商遺民的控制。後來中國又擴大為中原地區,在戰國文獻中屢屢提到:(陳良)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孟子·滕文公上》)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莊子·田子方》)

《禮記》中有五方之民的說法,就是指中國,蠻、夷、戎、狄,中國又稱華夏居中,而其他四族分別位於南、東、西、北。在華夏民族的主流文化引領下,其他五族越來越多的和中原文化交流碰撞,有的甚至融入了華夏文化。最終形成了大一統的國家民族地理觀,也即古代的中國。

說文解字談文化:“中”從何來?兼溯“國”字

在歷史上中國一詞使用廣泛。1842年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第一次用“中國”代表國家,中國真正作為國家的正式名稱出現。此時中國已經超過了朝代而成為自古至今的國家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