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週日一大早,水釜城中的“墨趣軒”便傳出了雕刻刀輕撫木材的“嗤嗤”聲,周永發正在軒內聚精會神地雕著一艘小木船,門口的展臺上,一列放著八隻形態各異的木雕小船。周永發說他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洪澤船文化,並打算將最具代表的12種船隻以木雕的形式展列出來,為遊人們瞭解洪澤文化的提供一個視窗。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周永發來自農村,在父輩的薰陶下繼承了洪澤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走上社會後,他曾幹過鍋爐工、手工藝人、木匠,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他在工作之餘將木雕、根雕、葉雕、烙畫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思想,作品多次代表淮安參加城市非遺文化展,將洪澤的船文化、漁耕文化推向了更大的舞臺。洪澤水釜城建成後,區政府特地為周永發闢出了一間“墨趣軒”,既是展覽館也是工作室,便於陳列與弘揚這些洪澤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烙畫”,古稱“火針刺繡”。周大師以鐵為筆,以火為“墨”,巧妙地利用溫度和烙燒時間的差異,熟練運用各種操作技法,在畫面中表現深淺、濃淡、遠近等不同質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曾在表現效果極困難的宣紙上,製作了一副標準尺寸的清明上河圖烙畫(即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除了烙畫外,他對蛋雕、景泰藍、麵塑、書法等也很有研究。越是在“技”的磨鍊上精益求精,他就越能體會到“藝”的重要性,藝是文化、是記憶,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群像畫。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對於文化的推廣和傳承,鑽研烙畫三十載的周永發有自己的想法:“洪澤其實散佈著許許多多的民間藝人,我想把大家組織起來建立一個洪澤漁耕文化的博物館,烙畫這門老手藝,只要有人喜歡,我一定樂於傳授,我非常願意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鐵筆寸刀繪丹青,入木三分木生花。樹根、葫蘆、雞蛋、梧桐葉,在周永發的火刀淬鍊後,留下的是一幅幅動人的“指尖上的洪澤”。

文/草木木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

三十載“火筆”繪匠心—記洪澤烙畫非遺傳承人周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