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夜空漸漸發白,天邊現出微明。

近日,白晝逐漸加長,夜幕降臨的速度也在變得緩慢。有時候從窗間望去,那明暗交際之間,是一抹微弱的光明。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我總會想起太宰治。

想起他在甲府市看著落下的夕陽,感受著周圍由明漸暗,在夜幕四合之間伸手抓住的那些殘留的光線。

他們說,這是他最愛的景色,因為

他是在此處初次體驗到家人的團圓之樂。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我甚至不禁會想,這也許就是他一天之中最好的光景。而我也相信,他是帶著在心中的這點光,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撫慰人心的佳作。

太宰治的作品創作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前期(1925—1938)的作品多表現為頹廢叛逆;中期(1938—1945)的作品則體現出了再生的精神;後期(1945—1948)的作品在充分表達出了毀滅意識與永不妥協的思想。

《微明》於1946發表,按照時間線應該歸類於第三個時期。然而故事中的事蹟發生在1945年的春夏,所以在我心裡

這部作品屬於他中期的作品,也就是展現心中希望的作品。

微明,顧名思義就是微弱的光明。是太宰一家人在戰爭中流連失所,迷茫無助之際的微弱的希望。

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倒不如說是太宰治的戰火逃亡日記。

主要講述了二戰後期,太宰治和妻子逃亡到妻子的老家甲府市避難。面對同樣硝煙瀰漫的家鄉,他們在躲避了一段時間後,空襲不期而遇。於是一家人只能連夜逃生,並經歷了房屋燒燬,女兒失明後復明的連環遭遇。

不得不說,《微明》夾在《人間失格》和《斜陽》之間,著實不是那麼的亮眼。也不同於其他作品,有著強烈的頹廢派文學的藝術特色。然而卻貴在真實,並一反常態,

真實地描繪出太宰治內心對家庭強烈的守護慾望。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那個躲避家庭的太宰治,為何開始守護家庭了?

《二十世紀旗手》 :我想要的,只是一束蒲公英花的信賴,一片萵苣葉的慰藉,甚至不惜為此枉費了一生。

太宰治在世人眼中是具有雙面性的,

大部分讀者對於他的印象是負面的頹廢。他有著碰觸棉花糖都會受傷的敏感,是害怕被幸福所傷的邊緣人,

對於家庭的責任更是逃避遠離。

這些在他的作品中多有體現,《維庸之妻》的丈夫,以及《斜陽》中的直治,

都是他逃避家庭責任的分身。

這一切與他兒時經歷的原生家庭不無關係。

太宰治本名為津島修治,明治42年(1909年)出生在青森縣北津輕郡,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父親是一位政治家。太宰治身為家中六男,與貴族的家業繼承無緣,

從小便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愛,母親也因為身體的原因,在他嬰兒時期便寄養在了姑母家。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從我七八歲的時候起,我就一直很孤單落寞。每天晚上在客廳裡,以祖母為首,冷清地聚集著母親和兩三個親戚……”

太宰治在這個家裡的心情其實在《人間失格》中也有描述,吃飯的時候機械地進食,家中像是祭祀般死寂。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太宰治,他的家庭觀是有一些畸形的。由於缺少家庭的關愛,他變成一個討好人間的小丑,故意做出滑稽可笑的樣子討好家人,並寫下:

“這是我向人類最後的求愛……”

期待著家族人的一個認可,卻屢屢失敗。虛無之間放浪形骸,絕望之際屢次自殺。

幸好,

在經過幾次自殺未遂後,差一點人間失格的太宰治遇到了人生的轉折。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太宰治與美知子

昭和14年(1939年),太宰治透過恩師井伏鱒二的介紹,認識了妻子石原美知子,並組成了屬於自己的小家庭。

這時候的太宰治決心開始新的生活,一步一步向著自己的理想目標前進。

他曾經在結婚的誓約書中,寫下過這樣的誓言:“結婚、家庭、我認為都需要努力才能維持,即使貧窮,我也一生珍惜。”

婚後,二人定居在美知子的老家甲府市。

從原本陰鬱的家庭氛圍中脫離出來的他,在妻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妻子孃家的溫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從沒有過的溫暖。

這是他前半生一直可望而不可及的,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時期,也是在

他短暫三十九年人生中的微明。

此時的太宰治家庭觀已經改變,有了家人關懷和溫暖家庭的太宰治,創作之路也是一帆風順。他珍惜來之不易的愛,開始專心地創作,集中精力寫出了許多經典作品,在戰爭中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

所以,

在這樣的心境之下,太宰治把自己的生活展現出來,便有了《微明》。

這個雖然渺小,但依舊可以在歷史河流中隱隱發光的作品,

傳遞著他對於家庭守護的決心。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對具象的“家”的守護,是守住亂世中最後的希望

“要是出現奇蹟,家還在好好地挺立在那兒,會讓人多麼高興啊。”

在故事中,太宰對於具象的家的守護近乎執念,並不止一次表達自己想要守住這個家,不希望家被炸燬的強烈願望。

因為在他心裡,

前半生富足的家與婚後狹小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是冰冷與溫暖之間的抉擇與不捨。

太宰治成長起來的那個家異常宏偉,光是玄關就有兩個保齡球球道那樣大,房間更是有三十多間,西式的、日式的應有盡有。

但對於年幼的太宰治來說卻猶如冰冷的地窖,

他體會到的盡是冷酷的規矩。作為11個兄妹中的倒數第二個,每天坐在緊挨著門口的末席,距離另一間餐廳的父親的上座足足有十米之隔。

這份距離感讓他覺得一生都無法逾越,偌大的家中沒有一間是屬於他的歡樂之所。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他在自己的作品《苦惱的年鑑》中,這樣記錄這個家:“父親建造了非常大的家宅,沒有什麼情趣,只是巨大而已。”

而與妻子美知子結婚後的家雖然不是很大,卻是

裝滿了一家人幸福的珠寶盒,閃耀著光芒。

在這個家中,太宰治不再放蕩頹廢,生活開始規律了起來。早上開始寫小說,中午吃妻子做的午餐飯糰,下午三點左右完工,然後等待著夕陽西下。

有人說,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過著平凡而輕鬆的日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妻子承擔家中的事物,把家中照顧的井井有條。婚後不久,妻子誕下一男一女,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年華。即使是面對紛亂的戰爭年代,他們仍舊共同攜手,面對亂世的苦難。

家,雖然只是一個字,卻是在經歷了紛紛擾擾的世間喧囂之後,讓人心有一個最溫暖的去處。

因此,在空襲的警報傳來的時候,他便在心裡計劃好如何應對,好不讓這個家在轟炸中化為灰燼。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太宰治與妻子一家

“堅持一下看看情形再說吧!等燒夷彈落下來了,妻子揹著小的,大的已經五歲可以自己跑了,妻子牽著她的手三人一同向原理市區的鄉村逃跑,我則和妻妹留守在家,盡全力撲滅火勢,保住這個家。”

空襲在深夜之中來襲,一家人開始慌亂逃生,火焰像雨點一般傾瀉下來,周圍瞬間被夷為平地。在這一片火海之中,太宰治親眼看到眼前的一戶農家燃燒起來。從開始燃燒到全部燒燬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與之一同燃燒殆盡的還有這戶人家的歷史。

因此,太宰治才會想保住家中的房子。保護住這座房子,就是保護住了家庭,保護住了心中的希望。

這個具象化的家,是太宰治心中堅守的希望,也是他們一家人在亂世可以棲身的場所。這裡承載著他們一家人歡笑的地方,有著一家人幸福的回憶,這份幸福也是他曾經在婚約中發誓要用一生守護的。

無論外界怎樣的兵荒馬亂,只要這個“家”還在,心中的寄託就有處可回。

在家中亮著的那盞微弱的燈火,就是心中的溫暖,是戰火紛飛裡的一絲微明。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廢墟中的一絲微明,是太宰治心中的新希望

“我有時想,好不容易捱過艱辛活下來,一定得努力活下去,親眼看看這個世界會變成個什麼樣子。”

連番的轟炸終於停歇,火光漸漸熄滅。雖然太宰治在心中無數次禱告,抱著一絲希望期待奇蹟的降臨。

但是,

家還是被炸燬了。

緊接著在逃亡的過程中,兩個孩子雙雙感染結膜炎。

大女兒更是腫到了雙目失明,眼球糜爛。

這對於失去房子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於是,

女兒的眼疾便成了太宰治在房子倒塌後,第二次希望出現的奇蹟。

“假如這孩子一生就此再也看不見了,文學也好,聲名也罷,對我有何意義?我決定拋棄這一切,永遠守在這孩子身邊。”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太宰治和孩子們

上天眷顧,這一次他心中祈禱的奇蹟出現了。他們幾經周折找到了醫生,女兒的眼疾終於得到了救治,睜開了雙眼,重見光明。

而這份奇蹟的實現,使得家庭變得完整。

面對眼前的挫折,這無疑是一劑良藥,填補了那份失落的心,擁有了重新開始的勇氣。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故事的最後,太宰治拉著復明的女兒,像是看馬戲團雜耍一樣看被燒燬的家。

“你看,家被燒掉了是不是呀?”

“嗯,全都燒掉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這一切的女兒卻始終面帶微笑。

太宰治並沒有過多地描寫現場的殘破與絕望,反而展現給我們一絲微弱的光亮,並

以這樣黑色幽默的方式做結尾。

雖然言語之中傳遞著無奈,

但——黑夜即使再冗長也會過去,天空終會露出微弱的光明。

而廢墟之上的這點微弱的光亮,就是他想傳遞下去的信念。這份光明,

承載了太宰治對於家庭的希望,更是承載了他對於新生的希望。

家是具象的,但也是抽象的。房子雖然已經毀滅,但是家人都還在身邊,親情的守護不曾離去,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寫在最後:

“所謂的幸福感,就像沉於悲傷的河底、閃著幽微的光的砂金一樣吧,當悲傷到了極點,就會生起一種彷彿黑暗中現出微光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幸福感。”

太宰治由於經歷了戰爭的輾轉流亡,所以才會把戰爭中人們的逃亡景象刻畫的入木三分。但是,

他的筆下沒有死亡與血腥氣息,有的只是希望與光明。

在關於太宰治的紀錄片《NHK歷史秘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由於在妻子家鄉看到日益激烈的戰事,太宰治決定將財務轉移到附近的村落。在用拉著運送行李的平板車走在荒蕪的路上的時候,突然,他溫柔地回頭對步行的妻子美知子說:

“上車吧,空車反而不好拉。”

就這樣,在餘光之中,太宰治拉著平板車,車上坐著妻子,妻子懷抱著孩子,一家人慢慢地向著遠方走去。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

而此時他們正處於二戰結束的前夕,日本民間處處遭到盟軍的轟炸,人們由於求生的本能四處躲避。雖然慌亂,雖然迷茫,但都在儘自己所能守護心中的那些希冀,也都在尋找活下去的希望。

太宰一家人就是那個慌亂年代下,一個小小的家庭縮影。他們像社會上那些奔走的人們一樣,無數次在絕望中追尋渺小的希望之光,笨拙地走在人生道路上。

然而這一切一定是極具坎坷的嗎?我想,不是的。

他們從沒有放棄希望,那些短暫的幸福時刻、那些想要守護的決心、那些廢墟之上的奇蹟、那些家人的相互慰藉, 都是他們人生中的微明。

因為有家,生命才不會因無根而枯萎;也正是因為有家人,生命才會熠熠生輝。

亂世中對家的守護,廢墟之上的《微明》,太宰治筆下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