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之前寫過龍泉窯奩式爐的文章,本篇則是基於幾組新的標本。好藏品可遇而不可求,好的標本同樣如此,所以在此作一分享,供藏友們參考,同時也記述下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供藏友們探討。

看圖說話,先上圖。

如意形足標本: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高10。2、口徑13。5釐米

此件爐子系殘器修復,薄胎,粉青厚釉,內折沿較寬而平,筒形腹,底部圈足較大,修足細膩,器身分三段裝飾弦紋,上下均為兩道,中間三道,下承三如意形足。整器端莊工整,工藝精湛,在所見同款奩式爐裡算得上是一件精品。

同款爐殘片標本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釉色還原欠佳,呈色不勻,底部青中泛黃,開有冰裂紋

同款爐參照器例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高9。6、口徑13。7釐米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

高9。7、口徑14。5釐米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龍泉窯青釉弦紋如意足奩式爐 直徑14釐米

中國嘉德香港2021秋拍 LOT號:0887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凸弦紋奩式爐

高10釐米、口徑10。4釐米

1978年杭州葛嶺出土,現藏杭州市博物館

(杭博官網的圖片釉色有偏差,看不出是粉青釉,我在網上找了新聞影片,截圖更接近實物)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韓國新安沉船出水,現藏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高 9。3、口徑13。8cm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參考器例中,奩式爐外底圈足與如意形三足幾乎齊平,或一致齊平落地,而筆者所分享的這件標本,圈足較高,只有三足落地起支撐作用。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類似的還有以下這件私人收藏,圈足高懸,三足落地。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爐子釉水一流,十分精美。口沿雖有小缺,卻是瑕不掩瑜。

以下為蹄形足的一類標本: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高9。2、口徑14。5釐米

爐子亦為修復器,內折沿微下傾,筒形腹,底部圈足,修足較細,器身裝飾四道弦紋,上一均為兩道,中間兩道,下置三獸蹄形足。通體施梅子青釉,釉色濃郁,質感溫潤。

另一件相似標本: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高10。1、口徑13。6釐米

以上兩爐均為梅子青釉,均為圈足落地,與三蹄足齊平的式樣,兩者器式一致,尺寸也相近,應出自同一窯口。

同款爐殘片標本: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此例圈足較大,修足規整,蹄形足底端裹釉,工藝細緻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前兩例蹄形足較矮,此例較高,另,弦紋式樣也較前兩例工整。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兩種奩式爐的比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大體可分為以上兩式,如意形足爐與獸蹄形足爐,兩者爐身均以弦紋為飾。而基於一定的標本積累,筆者還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如意形足的奩爐以施粉青釉者為多,胎比較薄,弦紋比較細,整器比較雅緻;獸蹄形足的奩爐則多見於梅子青釉,胎質相對要厚重一些,弦紋也要粗獷些。這說明,當時的窯工在燒製奩式爐時是經過思考設計的,什麼樣的器式風格搭配什麼樣的釉色,是有選擇的。

這種有意識的選擇可能也不限於奩式爐,還存在於其他器形。當然,由於各種人力不可控因素,出窯後的成品不一定達到預計的理想釉色,偏差也總是存在的。

另,汝窯、定窯、南宋官窯等也均有燒製奩式爐。不妨看看這些窯口的奩式爐同款器。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及承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樽 承盤】釋

筒形弦紋裝飾的三足爐,有些稱為奩式爐,有些稱為樽式爐。但奩與樽實為兩類不同的器物,相差很大,“奩”,有妝奩、鏡奩、食奩,多為漆器製作;“樽(尊)”為盛酒器,多為銅製。因宋人詩詞筆記等文獻裡多提及奩式爐,故筆者在之前的文章裡統一稱之為“奩式爐”(詳參拙作《龍泉窯奩式爐》)。不過個人心裡一直存疑,故此次又進行了一番考證,確認此類爐的造型母本實為漢代的酒樽,而非奩。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西漢 鎏金青銅樽

2003年陝西西安雁塔區芙蓉園1號墓出土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宴樂圖》畫像磚 1965年昭覺寺漢墓出土

成都博物館藏

漢時,銅樽是上流社會常見的酒器,盛上等醞酒(反覆重釀多次的酒),底置三足承盤,內建杓,飲宴中以杓舀酒分飲。

帶承盤的汝窯弦紋樽無疑最為接近銅器酒樽,用途上除了香器或花器,也不能排除用作酒器。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西漢 食奩漆器 (內建三漆盤、耳卮)

湖北荊州鳳凰山168號墓出土

荊州市博物館藏

奩一般材質輕便,大部分無足,形狀扁矮為多,近似於盒子。諸位可搜尋下墓葬出土的器例,便可知奩與奩式爐的“親緣”關係並不大。

另有一點要說明,這件漆器大概因兩個耳朵,官方標註為“漆卮“,本文則採用孫機先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的命名。

而之所以引用這件,筆者認為其紋飾佈局之於龍泉窯奩式爐,或有借鑑作用。龍泉窯奩式爐,於樽,於奩,某些方面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本文保留奩式爐這一稱法。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北宋-金 定窯弦紋樽

臺北故宮藏

臺北故宮收藏的定窯弦紋樽有多例,器式比例有較寬矮或瘦高者;弦紋分佈以二 /三/ 一為多,亦有二 /三/ 二或三 / 一 / 一者。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南宋官窯弦紋樽

臺北故宮藏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宋代龍泉窯弦紋奩式爐中的“雙美現象”及其它

以上為杭州老虎洞南宋修內司官窯遺址出土器

由這些器例可知,蹄形足要“正宗”一些,且汝窯、定窯、南宋官窯這類爐均為平底,單以三蹄形足為支撐。

相比之下,龍泉窯奩式爐更有自己的特色,龍泉窯的造型,可能要更“時尚”一些(後續會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本篇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