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下跪”這個詞在很多男性的心目中,往往都蘊含著“屈服”之意,所以才有“男兒膝下有黃金”的說法。也就是說身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應該下跪,否則不僅會被眾人嘲笑,而且也會徹底喪失個人尊嚴。

能夠讓男性心甘情願的放下自尊,將自己的雙膝向下彎曲,恐怕也只有“天、地”和父母。

正所謂好男兒“跪天、跪地、跪父母”,這不僅沒有折損他們的面子,而且也體現出了對天地的敬畏,以及對父母恩情的感激之情。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社會“下跪”或者說“跪拜”,只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禮儀,這與古人“席地而坐”的習俗有很大關係。在古代無論是君王與百官,還是家庭中的長者和晚輩,都有席地對向“跪坐”的習慣。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在這個時期,“跪坐”只是一種習俗和禮儀,而且並未有尊卑與高低之分。

因為在魏晉之前古人還未發明椅子。所以人們在參加朝會或者飲宴之時,都是清一色的採用“跪坐”姿勢。即使是對位高權重者表示尊敬之意,也只會身體微微前傾“伏案抑首”。

“作揖”與“跪拜”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1.禮儀之邦影響之下的禮節形成

擁有將近5000年文明史的中華古國,從古至今都遵循著“以禮治國”的大國風範。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5000年的歲月長河中,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形成了一種符合中國人,個性發展的道德標準與禮儀典範。

隨著時代更迭與思想意識進步,古代中國逐漸跨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無論是國力、經濟還是禮儀,都不斷向高階階段邁進。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關鍵原因之一。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尤其是《周禮》誕生之後,不僅規定了君王和大臣的行為準備,而且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也都以能夠符合“周禮”的要求而自喜。這說明當古代社會,向文明時代發展的時候,人們除了會比較關注衣食住行之外,其實最注重的還是禮儀和禮節。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典籍《詩經》出現之後,不僅將上層統治階級,和下層勞動人民的智慧有機結合,同時也再一次鄭重的提出了“禮儀”的重要性。“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

至此古代社會的“禮儀形態”基本形成,人們無論是參與國家大事,還是在日常勞作的過程中,都會以“周禮”中規定的禮儀規範作為標準。

正如《禮記》中所記載的:“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一樣,只要是人就應該遵守禮儀。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也正是在這種“禮儀”思想的影響之下,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人們,按照“周禮”與“禮記”的禮儀標準,開始形成一些與禮儀有關的動作,這其實就是“作揖禮”與“跪拜禮”的起源。

2.古人見面禮儀之“作揖”

“作揖”是一個動作也是一種禮節的外化表現。

“揖”指的是拱手行禮,一般根據不同情況可以分為三類。其一為針對沒有婚姻關係的異性時,在行禮時應該將手微微向下,以表示尊重和謙讓之意。

第二種為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簡單的說就是已經結婚的人,在行禮時雙手應該放平並置於胸前略高位置。這樣做的講究除了與敬意有關係之外,還與其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息息相關。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第三類指的是當與同姓賓客見面,行禮的時候推手應該微微向上,其實主要的意思就是尊敬對方。當然最常見的“作揖”就是,與自己,年齡相仿、輩分相同的人見面,只需要將手略微抬起示意一下即可。

當然如果見到了長輩或者領導,這個時候“作揖” 就應該特別正式。

應該將雙手抱在一起,並向自己的左前方高舉過頭。筆者認為“作揖”作為古代最常見的禮節,不僅體現出了古人以禮待人的道德品質,同時也是一種顯示階層高低的舉動。

當然“作揖”還有一個分類就是“長揖”。

指的是拱手高舉自上而下反覆幾次,這樣不僅可以體現出自己的熱情與禮貌,同時也可以表達心中的親熱之情。“長揖”是古代唯一一種不分尊卑的相見禮。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3.“拜手”禮

“拜手”禮聽起來也與手有關係,但是古代的“拜手”禮的實際行為卻是下跪。

也就是大家在很多影視劇中,所看到的下級見到上級,或晚輩見到長輩時所行的禮。“拜手”其實又可以稱為“跪拜禮”。

在行拜手禮時需要先下跪,然後將兩隻手拱合在一起,並將手心向上手背貼於地面。然後將頭靠在手心上。《周禮》中又將“拜手”稱為“空首”,實際上就是真心表達敬意的一種理解。

4.“頓首”與“稽首”的由來

“頓首”與“稽首”都是古代比較常見的跪拜禮。但是“頓首”為跪地之後前額貼地,並稍作停留之後才能起身。這種禮節一般多用於官僚之間的拜迎或拜送。而民間則多在拜賀、拜望,或拜別之時行“頓首”之禮。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從這種禮節的行禮規則上來看,通常都用於下對上或者平輩之間的敬禮。而“稽首”禮則是指行禮者需要屈膝跪地,並且將左手按在右手之上拱手於地。此時頭部也應該與地接觸。與“頓首”唯一不同的是,行“稽首”禮時頭部觸地時間稍長一些。

一般情況下“稽首”禮多見於臣子拜見君王。

如《崤之戰》中曾記載,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於秦。”這裡面的“稽首”就是一種,臣下面見君王時的常規禮節。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古人見面時“作揖”或“下跪”的真正原因

1.“席地而坐”轉化為“跪拜禮”

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作揖”和“下跪” 兩種禮節。古代人行“作揖”之禮尚可以理解,但是動不動就下跪著實讓人費解。畢竟“男兒膝下有黃金”,如果總是下跪豈不是與古訓相違背?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事實上古代人之所以行跪拜禮,其實與實際情況有很大關係。在我國漢代之前還沒有“凳椅”,所以人們在吃飯、議事之時,就只能在地上鋪一張竹蓆,然後或坐或跪於其上,這其實也是“席地而坐”成語的由來。

當家中來客人的時候,也只是在舊席子上面鋪上一層新席子,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表示恭敬。實際上在周長的時候,即使是最高統治者周天子,在與群臣議事的時候,也不得不“席地而坐”。

但是筆者要提醒大家,古代人的“坐”與現代人,所知道的“坐”大為不同。

古人的坐姿看起來其實就是下跪,因為他們在坐著的時候,必須兩膝著地並且將臀部坐於腳跟之上,這種坐姿無論怎麼看都是下跪。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當古人保持“坐姿”的時候,為了能夠體現以禮待人的高尚品德,所以當賓客來臨或起身回家之時,主人一般都會將上半身向上坐直即“引身而起”。這種姿勢實際上就是“跪拜”,這種姿勢經過不斷髮展,還真的演變成了“跪拜禮”。

2.椅子出現後“跪拜禮”逐漸消失

在古代人們都以能夠遵守“周禮”為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以禮自居”。所以在古人的思想中,不跪不拜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他們平時特別推崇“跪拜禮”,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承受“跪拜禮”。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按照周代禮儀規定,根據跪拜的動作和物件分類,一共可以為稽首、頓首、空首,稱為“正拜”。

這也是筆者在上文中已經介紹過的內容了。但是在這裡還需要和大家說明一下,“稽首”禮其實是“九拜”中最重的禮節。

到了漢代末期以及魏晉之時,凳子或椅子才被髮明出來。

至此古人逐漸改變了“席地而坐”的習慣,而是坐在了高高的椅子上。但是跪拜禮卻依然仍然存在,而且也變成了等級差別的重要標誌。

從漢末一直到清朝覆滅,傳承了幾千年的“跪拜禮”,終於從中國人的字典中刨除了。

隨之而來的是以跪拜禮為等級劃分的封建制度,也隨著清朝滅亡而被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雖然現在很多地區在祭拜祖宗,或者是逢年過年之時,依然會出現“跪拜禮”的行為,但此時的“跪拜禮”的意義,已經完全由等級劃分轉變為敬重之意。這可能也是一種已經,深入中國人骨髓之中的“禮儀”傳承。

隨著思想意識的逐漸轉變,以及社會發展對人文形態的影響,現代人思想中的“跪拜”,其實已經與尊嚴融為一體。在很多男性的心目中,都認為隨便給別人下跪,不僅是一種沒有骨氣的做法,而且也會讓自己徹底當時男人的尊嚴。

但是這種思想的矛盾之處就在於,男人們雖然認為下跪有損人格,但是在祭拜先人、結拜兄弟和跪拜父母時,他們卻可以心甘情願的下跪,認為只有這樣才顯得更為莊重。雖然現在大家已經基本上看不到“跪拜禮”了,但是這種古老的禮節卻從未消亡。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結 語

古代中國的“跪拜禮”,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以及特殊的文化起源影響之下,產生的一種具有古代文化和禮儀特徵的行為。這種以“周禮”為契機的禮儀行為,不僅是古代禮儀文化的一種外化表現,同時也是古代中國人崇尚禮儀的文明象徵。

無論是“作揖”、“再拜”還是“跪拜禮”,其實都與古代政治體制有很大關係。

雖然沒有凳子或椅子,是“跪拜禮”形成的客觀原因。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等級關係,才是“跪拜禮”的形成的主要契機。這也體現出了統治階級與平民之間的對立性。

雖然民間也有相互跪拜的禮俗,但是這種跪拜的含義多與敬重有關係。而大臣們跪拜君王,則具有“君為臣綱”的意味。所以筆者認為古代的禮儀文化,其實都與階級統治有很大關係。

雖然《周禮》和《詩經》的出現,對人們有一定的禮儀教化。但是追根溯源又不得不承認,古代中國的禮儀不然有一定先進性,但是其具有的天然侷限性,也非常值得大家考量。

【參考文獻】

殷誦《中國奇特的跪拜禮》

謝芳琳《漫談古人的跪拜禮》

梁滿倉《跪拜禮及其在漢代的應用》

王開璽《試論中國跪拜禮儀的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