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餘慈地區幾個有地理環境特徵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中國人對取名是很有講究的,無論是人名還是地名。人名不用多講,其中蘊含很多含義,反映家族傳承、寄予美好願望等等。除了人名,其實很多地名的形成也是很有意思的,有來歷、有故事、有歷史,一個地方古老的地名就是這個地方的一部歷史。地名的形成多種多樣,由本地望族姓氏演化的,有紀念名人名家的等等。今天就其中一種地名形成方式——地理環境,並結合本人的家鄉寧波餘慈地區周邊的一些比較有特點的地名展開討論。

本文就先聊聊幾個字:岙、堰、埭、埠、塘。其實老一輩本地人一見到地名中帶這些字的會馬上明白這地方大概的地理環境,這些字很明顯的反映了該地的地裡環境特點,下面我們一個個展開來聊一下。

首先是“岙”,岙的名稱解釋是山間平地,浙江地區多山,七山二水一分田,本來平原就少,所以山間的平地成為了人民選擇的定居之地,而且山間多是水流匯聚之地,農業社會人民一般逐水而居。這樣既有山間平地耕作,又有山上林地作為土地資源的補充,還有充足的水資源,這樣岙就成為了人們理想的居住地。寧波餘慈地區帶岙的地名還是很多的,多分佈於四明山脈和翠屏山脈,如十五岙、徐家岙、筍岙、支溪岙、裘岙等。

寧波餘慈地區幾個有地理環境特徵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山岙中的村莊

其次是“堰”,堰的名稱解釋是攔水的土壩,與壩不同的是,堰是過水的,水從堰的頂部流過,這樣堰既蓄水又排水,同時抬高上流水位,利於水資源的利用,堰一般在河中,垂直於河流攔水。浙江地區是江南水鄉,河網密佈,人們透過築堰的方式改變河道、改變水流,以有利用自身的生產生活。居住在堰周邊的人們就以堰為地名,如石堰、馬堰頭、匡堰、勝堰,還有堰在餘慈地區的方言叫“堰丈”(音譯)。

寧波餘慈地區幾個有地理環境特徵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河堰

“埭”的意思其實跟壩有點相近,都是水利設施,在河兩邊攔水,與河流平行。在餘慈地區堰的地名在餘姚比較多,而埭的地名多分佈於慈溪,這大概也是由地理環境的因素,餘姚南部地區多山,地理高差大,山間溪流水水流相對比較快,築堰可以有效控制水資源,不至於雨季漫水,旱季枯水。而北部慈溪多為平原,水流平坦,築埭蓄水也可以有效利用水資源。餘慈地區埭的地名有勞家埭,景家埭、晁王埭等。

“埠”在餘慈地區一般叫“河埠頭”,大的一般是河岸邊供船隻上下的地方,小的一般供人們下河洗衣淘米洗菜的地方。特別是大的埠頭,因為有船隻往來休息或上下人或貨物,所以容易形成交易市場,久而久之商業發展,成為大集市。如陸埠鎮、黃家埠鎮

寧波餘慈地區幾個有地理環境特徵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河埠頭

最後就是“塘”,餘慈地區的“塘”相對於內陸地區有它自身的特點,餘慈地區帶塘的地名一般多分佈於兩地北部地區,是圍海造地的產物。特別是慈溪,可以說“一部慈溪史,半部圍塘史”,圍塘文化是慈溪地方的三大文化特點之一,有機會可以單獨針對餘慈地區的“圍塘文化”展開討論,這裡就不深入了。餘慈北部地區平原較少,但靠近杭州灣,灘塗較多,所以餘慈人們向海要地,築海塘,把灘塗變成良田,一塘一塘的往被築,海岸線一遍一遍往北畫。塘的周邊人們以塘為地名,如低塘、大古塘、潮塘、周塘、二塘、三塘、四塘……直至十塘、十一塘。

寧波餘慈地區幾個有地理環境特徵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海塘

這些地理名稱並非餘慈地區專有,全國各地都有存在,歡迎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