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有人說:“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必須先去了解當地的博物館”。倘若我們去參觀博物館,那麼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自然不容錯過。今天我們介紹的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第七期: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博物館簡介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國家一級博物館、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國家AAAAA級風景區,也是湖北省規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佔地面積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湖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6萬餘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以青銅器、漆木器、簡牘最有特色。

鎮館之寶

#1

鄖縣人頭骨化石

舊石器時代

1989年和1990年,在湖北省鄖縣的學堂樑子先後發現兩具人類頭骨化石。兩具頭骨化石均儲存了完整的腦顱和基本完整的面顱,根據頭骨特徵,屬於直立人型別,簡稱“鄖(yún)縣人”。科學研究發現,“鄖縣人”頭骨化石的面部特徵與中國和亞洲已經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一致。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鄖縣人頭骨化石

“鄖縣人”的發現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其材料的全面性、豐富性、可解決的學術問題幾乎僅次於周口店“北京人”,引起世界古人類學界的廣泛關注,是補寫人類發展史的重要物證。

#2

石家河玉人像

新石器時代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石家河玉人像

玉人像面龐寫實,兩眼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寬闊,口扁方微閉,散發著威嚴與神秘的氣息。石家河玉人像出土於距今4200至4000年的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石家河文化時期,長江中游地區史前玉器的發展達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徵的玉文化。

#3

崇陽銅鼓

商代

通高75。5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崇陽銅鼓

崇陽銅鼓由銅鼓身、銅鼓座和銅鼓冠三部分組成,圓形仿皮質鼓面無紋飾,鼓身、鼓座和鼓冠上均鑄有云雷紋和乳釘紋。銅鼓質地厚實古樸,造型奇偉莊重,花紋流暢粗放,代表了我國商代青銅工藝的製作特點與水平。是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銅鼓,也是國內儲存的唯一一件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銅鼓。

#4

越王勾踐劍

春秋

劍長55。6釐米,寬5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劍首向外翻卷呈圓盤形,內鑄11道精細的同心圓,劍身滿飾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紋,劍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整個造型顯得高貴、典雅。在劍身正面靠近劍格處還寫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作用劍”。經考證,鳩淺就是勾踐,這八字銘文向我們表明了這把劍的身份和地位。這把劍在出土時插在漆木劍鞘裡,出鞘時仍然寒光閃閃,耀人眼目。

#5

青花四愛圖梅瓶

元代

通高38。7釐米,口徑6。4釐米,底徑13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青花四愛圖梅瓶

小口外撇,短頸豐肩,圈足平底。瓶身的肩部飾有鳳穿牡丹圖,腹部的四個菱形的開光內描繪了四個小故事: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鶴、周敦頤愛蓮。足部繪一圈仰覆蓮紋,以卷草紋和錦帶紋間隔三層紋飾,層次分明,繁而不亂。

最後

浩瀚的宇宙中,時間是一條無限延伸的軸線,在各個時間節點上,曾湧現過無數燦爛的文明,又有無數的文明被湮沒。人類從森林古猿到現代化社會,有多少次慘遭滅亡的時刻,又有多少鳳凰重生的機會,把這一切都沉澱下來,集中保留的地方,現代詞彙稱之為博物館。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七)湖北省博物館(上)

湖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