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文 | 讀書君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到了寒冬。每年公曆12月21日或22日,或23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即冬至(又稱為

“冬節”、“長至節”、“亞歲”

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在古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過了這一天,預示著最寒冷的冬季已經到來,隨後氣溫也開始逐漸回升。

為此,唐朝詩人杜甫才會說“冬至陽生春又來”。

到了冬至,預示著進入到寒冬時節,也就有了“數九”的說法。

01 冬至“數九”

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

民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四九”

,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是在“三九、四九天”。

冬至之時,氣溫驟降,氣候來到了一年當中最寒冷極端的時候。在舊時代那個社會生產力低,生活設施條件還不完善的時代,祖先們在寒冷的天氣下生存,日子過得幾乎可以用“度日如年”來形容。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為此,老祖先們就學會了數日子,發明了“數九歌”。

冬至次日開始,以九天為一期,共分九期,九乘以九有八十一天,只要這八十一天過去,就冬去春來了。

這八十一天,也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當然,在這階段,氣溫也各有差異,待到五九、六九一過,氣候也逐漸在回暖了。

根據傳統的演算法,以5天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而一年中共分有十二節和十二氣,加起來合稱為二十四節氣。由於冬至並沒有固定的日期,為此,在過去也被稱為“活節”,和清明節相似。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02 冬至的吃法講究

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民間有各種習俗及其飲食講究。

餃子

每到冬至,總是免不了讓人想到餃子,人們常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吃餃子,寓意不凍耳朵。

相傳,古代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做官,在告老返鄉之際,恰逢大寒冬,漫天冰雪,貧窮的老百姓衣不蔽體,被凍得瑟瑟發抖,耳朵都被凍爛了。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張仲景見聞之後,心裡難過不已,便找來了人在當地搭建起棚子,開始用辣椒、羊肉等禦寒滋補的材料煮湯。煮熟的食材,被剁碎之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然後再次進行熬煮,最終將食物分發給老百姓。

老百姓食用後,耳朵漸漸癒合好轉。於是,後來每逢冬至,人們就會模仿張仲景用麵皮“捏凍耳朵”的做法,煮以食用。後來,人們管這個叫“餃子”,寓意冬至吃了餃子,不會被凍傷。

當然,冬至吃餃子,並非是全國的習俗。不少南方的朋友,就表示不服“為什麼冬至一定是要吃餃子”?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嚴格來說,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節日習俗,且話說吃餃子這個習俗源起於唐朝,流行於宋代,如此算下來的話,其文化習俗傳承有了千年以上的歷史。

湯圓

在冬至,如果說北方地區流行吃湯圓,那麼南方地區則更流行吃湯圓。

湯圓是南方地區最常見的一種冬天食物,且有著諸多美好的祝福之語。“圓”,也就是團圓、美滿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古人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大抵意思就是指當家家戶戶都開始在做湯圓的時候,就知道冬至要來了。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此外,在民間,還流傳著冬至吃湯圓,就表示增添一歲的說法。

“冬至陽始生,則為米圓,以象陽圓圓也”。話說冬至節的由來,還和“迎陽”的風俗有關,受“凡陽象圓”思想的影響,所以冬至有吃圓形食物的習俗講究。

餛飩

很多人都愛吃餛飩,在不少人的眼裡,餛飩是一個美好的食物,就像秋天第一杯奶茶一樣。

其實,說起餛飩,還有一個比較不太美好的典故,和冬至有關。

在過去,還有“

冬至餛飩夏至面

”的說法。相傳漢代時期,北方匈奴人經常入侵騷擾邊疆地區,攪得老百姓不得安寧。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而當時的匈奴部落中有兩個首領,分別叫

渾氏和屯氏

,為人十分殘暴。老百姓非常痛恨兩人,於是用肉餡包成團角形,取名為“渾”與“屯”,呼作“餛飩”。

最後,將煮熟的“餛飩”吃進肚子裡。如此這樣做,足於看出,當時老百姓對這兩人有多麼咬牙切齒的恨。

因為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往後便有了冬至吃餛飩的習俗。

此外,話說在南宋時期,冬至吃混沌,最開始始於祭祀祖先。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現如今,餛飩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美食,而不再僅是口味、品種單一的冬至食物。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03 冬至,是古代傳統而盛大的節日

冬至的產生,源於古人對天文氣象的觀察。

《禮記·夏小正》中描述寫道:“(十一月)隕靡角,日冬至,陽氣至始動。”

意思就是冬至太陽開始往北移,北方的陽氣逐漸回升。在古代,我們的老祖先透過觀天象,來感知氣候環境的變化,來對日常生產活動做出安排。

“冬至”這個詞,很早以前就出現了,殷商先民在甲骨文中以“南日”“日南”“至日”等稱呼冬至。

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冬至,將冬至視為是每年年終歲末,拿冬至當每年的新年來過的,為此冬至也因此得名“亞歲”、“小歲”。

冬至被當成是過年的節日來過的,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西漢時期,正式將冬至確認為一年之首。在這一日,皇帝要舉行國家大典,官員百姓們開展迎歲活動。

久而久之,冬至節成為了我國傳統的文化節日。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到了魏晉南北朝之後,冬至節的地位,類似於我們當下過的元旦。

"魏晉則冬至日受方國及百僚稱賀,因小會。其儀亞於獻歲之旦"

,說得不過如此。

在那時,到了冬至這一天,天子要身著盛裝出席活動,舉行大祭祀,文武百官身著常服。

可見,當時古人對冬至有多麼的重視。

古代人過冬至節,話說是要守歲的,原因我們前面提過,因為古人從漢代開始,就將冬至當成了新年的第一天來過。

宋朝的時候,人們過冬至是最隆重的,那時冬至的前一天,老百姓就已經開始守歲了。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當時,老百姓過冬至節,就像是我們如今過春節一樣,提前準備好過年節的美食。

關於冬至過節,《後漢書》有如此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大致意思就是到了冬至節,全國放假,商家店鋪都關門停業,大家都不工作了,和親戚朋友們一起歡度節日,吃喝玩樂,盡情放鬆,開心度過一個美好的節日。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04 冬至習俗的變遷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是我國傳統的一個歲時節日,其習俗傳承已經有近三千年的歷史。

如今,冬至節從古代傳承到當代,其最初濃厚的節日氛圍,已經漸漸變淡。

當年,冬至節是一個和春節比肩的傳統節日,隆重之時,更甚者直接從冬至開始放假一個月,和春節相打通。如今,過冬至節的氛圍越來越淡。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這其中的“變故”,除了受歷史因素的影響之外(王朝的更迭、封建社會的土崩瓦解),還受到了歲月變遷,外來思想文化衝擊等影響。

從這一傳統習俗節日的變遷中,我們大抵就能窺視到時代的發展,帶來的某些不可避免的文化的衰退影響。

當然,也正是如此,我們呼籲要傳承文化,保護習俗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

張茜,冬至節俗及其飲食文化的變遷

圖片源自網路,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古人怎麼過冬至?冬至的那些習俗及其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