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應——人體臟腑與天地自然如何相應?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六十八。(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故聖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註之氣。”——《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

我們再往後看,還有一個,叫做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這是什麼意思?其實我們要是學了五行就明白了,風對應的是什麼呢?咱們古代有六氣,叫做風、寒、暑、溼、燥、火,風對應的是五行當中的哪個行呢?對應的是木,所以其實就是風木之氣對應到人體的肝臟,就是肝對應的是木,所以說風氣通於肝。雷火之氣通於心,五臟當中誰屬火呢?心屬火,天地自然當中誰屬火呢?是雷火。

大家注意,一打雷、一閃電,降下火來了,把樹木給燒了,古人認為這叫雷火,這都是天地自然的火。原始人他不會生火之前他用的是什麼火?就是這個火。大家注意,你要是看這些文獻資料就知道古代的火來源於哪裡?

就是大自然當中產生的火。

(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

就是在大森林裡,到了下雨的時候,一打雷一打閃之後,雷把這個樹木給劈了,劈完了之後,因為這個電伏非常高,所以樹木就燃燒起來了,原始人就發現這是火,這個火可以烤很多東西,還可以做飯,還可以把食物給烤熟,還可以做很多器皿,所以就把火種保留下來,最初的火種就來源於雷火。這個火它是通於心的,大自然當中的雷火是通於心,那麼風木是通於肝,肝、心、脾、肺、腎,還有金氣通於肺,水氣通於腎,土氣通於脾。

再往下一個就是谷氣通於脾,谷氣就是五穀之氣,這樣理解的。比如說《黃帝內經太素卷三·陰陽》裡楊上善註解,“五穀滋味入脾,故谷氣通脾也。”就是我們吃的五穀雜糧都是入脾胃的,所以說谷氣通脾。谷第一個理解就是五穀雜糧的意思。《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裡也是跟這個說法一樣,他註解為

“骨質空虛,脾能運化所納,此地之谷氣所以能通脾。”

這就是五穀雜糧的谷的意思。還有的人把這個谷理解為山谷,谷氣理解為山嵐瘴氣。比如說《素問吳注卷二》裡講的叫做“山谷之氣、土氣也,是為山嵐瘴氣。谷氣通於脾。”《素問集註》也是這種說法,認為“脾為土髒而主司運化,谷氣,山谷之通氣也,故與脾氣相通。”

根據上下文理解,谷氣指的是土氣,土氣就是谷氣,谷是什麼意思呢?谷是山谷的谷,谷是指的兩山間通水的道路,叫做谷。在人體肌肉與肌肉之間亦稱為谷,就是我們的肌腱之間這個縫也叫做谷,我們以後學針灸學就明白了,張志聰理解為“谷氣,山谷之通氣”,就是這個意思,這就來了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認為谷氣指的是五穀雜糧之氣,就是五穀之氣,另外一個谷氣指的是山谷之氣。

我更傾向於後者,為什麼傾向於後者呢?因為我們看,前面的講的是天氣、地氣、風氣、雷氣,大家想想這些是不是都是自然之氣?這裡突然出現了一個五穀雜糧,是不是有點太突兀?所以谷我認為也是大自然界的這樣一個現象,它肯定不是我們種植出來的五穀的這個谷,它肯定是指的是山谷的谷,講的是山河、大地、山川,這樣與我們人體的這種對應關係。

後面還有雨氣通於腎,為什麼是雨氣通於腎呢?因為前面講了,要是風木之氣通於肝,雷火之氣通於心,就是五行相通。所以雨水之氣通於腎,天地自然它下雨,下雨就是水氣,水氣通於腎,這就是五行。通於脾的叫做溪谷之氣,小溪、山谷,這是通於脾氣的。脾主運化,又是太陰,脾是太陰之地,所以谷氣就跟脾胃是相應的。

我們再往後看,“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六經就像河流一樣,胃腸就像大海一樣,六經指的是什麼?

六經就三陰三陽經,就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這就是三陰三陽。

手有三陰、三陽,足有三陰、三陽,合在一起就是十二經,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什麼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就是這些經脈。六經就是經絡,山河大地當中的河流,對應著我們身體就是經絡。營養都到了腸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腸胃就是所有氣血的匯聚的地方。腸胃就像大海一樣,上下九竅以水津之氣灌注。

我們的上下九竅,耳、目、口、鼻,這是七竅,下面還有前後陰二竅,這些九竅當中都有水津之氣來灌注,

就是我們所有的竅都需要水來滋養。

像我們的眼睛每天都要需要用淚液,淚液分為兩種,一個是很傷心哭出來的,這也是淚液,比較清晰的。還有一些是專門用來潤滑眼球的,就是每隔幾秒鐘眨一下眼睛,為什麼眨眼睛呢?就是要用淚液來潤滑眼球。淚液也屬於津液,專門潤滑我們身體的。眼睛、鼻子、嘴都有這津液。有人說耳朵沒有,其實你不懂,耳朵裡也有津液,得了中耳炎為什麼就流膿?津液從哪來的?所以耳朵裡有很多絨毛,還有聽神經、耳骨、耳膜,都需要微微的津液來進行滋潤,不能太乾燥。還有什麼呢?還有下面的前陰、後陰,都需要津液來滋養。所以上下九竅於水津之氣灌注,所以叫做什麼?叫做九竅為水注之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六十八。(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宣告: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宣告:本文作者

彭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