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蘇式建築之美

建築不僅用來住、用,更是立體的詩和畫。傳統蘇式建築之美,在於有詩情畫意。粉牆黛瓦的美,也在於其山水點染之意,和詩畫是相通。喜歡傳統詩文書畫,就很自然地會喜歡傳統蘇式建築。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在於彼此之間的融通。在傳統文化裡,所有的技術工藝都是帶有詩情畫意的。

但在現代化的干預下,傳統蘇式建築也面臨著與時俱進的問題。如何與時尚、宜居以及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很好地融合,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天香小築是民國時期的磚結構建築。它的建設風格將古典和現代元素融合得非常好。融合了蘇式、閩南、北方和西洋多種風格。之所以有味道,是因為以中式為體,西式為用。

傳統蘇式建築之美

蘇州街巷格局的建築形式,在馬路拓寬的過程中,也丟失了既有的神韻。再加上彈石路的消失,更是褪色不少。還好,桃花塢靠近閶門的那片街巷儲存較為完好。原生態街巷生活氣息得以保留,沒有被商業化,路面很乾淨,木製門窗,連新增的垃圾站也做成了木棚。既儲存了傳統的建築風格之美,又方便了居民生活,可謂是是舊街巷適應新生活方式的典範。

傳統蘇式建築之美

但這樣的例子不多。被津津樂道的蘇州博物館建築如何?其實很像按照倍數放大的幾何狀積木,從這個意義上講,和被稱作“火柴盒”、“豆腐塊”的公房建築頗為相似。蘇博是以西式為體,中式為用的模式建造的,其本質上只是一個區域性採用了園林元素加以點綴的現代建築而已。這和周邊拙政園、獅子林等古典園林建築大環境是不太協調的。

傳統蘇式建築之美

蘇州很多新建的建築都有蘇博的影子。這些新建比較呆板,沒有靈氣,不鮮活,沒有神韻。相對稜角分明的幾何線條,柔和的、自然的線條,更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景德路有個慈濟志業園區,很雄偉大氣壯觀,石頭結構,古典風貌,延續了中山陵式的民國建築風格,算是中西合璧的很好的典型了,只可惜不是蘇式風格的。

或許,隨著傳統審美意識的迴歸,將會有更多既能傳承歷史文化,又能體現時代特徵的的經典詩畫建築出現,如此蘇式傳統建築之香火方能得以承襲。

2013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