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寶之殤

近代的中國,經歷了太多的苦楚與傷痛,民不聊生、滿目蒼痍,到處充滿血與淚。可以說,從鴉片戰爭之後,近代中國就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列強貪婪的目光始終覬覦著這隻沉睡中的雄獅,希望從它的身上不斷獲取到各種資源、各種寶藏,甚至不惜利用炮火和戰爭,你爭我搶地掠奪大中華的一切。

透過媒體平臺,我們偶會了解到一些關於國寶的新聞,例如某墓葬被發現、被盜,某國寶終歸故鄉等等,我國的這些寶物真的可謂是命途多舛,她們都有過什麼經歷呢?現在又在何處呢?日本學者富田生所著《近代國寶海外流失錄》給了我們相關的答案。

中華國寶之殤

本書主要從國寶流失的起因、流失的經過、對世界的影響、歸於何處等幾方面展開了講述。

流逝起因——一切始於義和團事件

書中表述,近代清朝國寶和文物外流的開端,比通常所認為的清朝滅亡事件要早10年左右,可以追溯到1900年的義和團事件。義和團事件後,整個國家每況日下,統治者逃亡他處,政治中心成了一座“空城”,作者用老舍先生的家庭狀況反射出整個社會的悲慘之狀,八國聯軍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苦不堪言,宮殿樓閣、祭壇宗廟、皇族府邸都逃不過惡魔的魔爪,頤和園、圓明園、天壇等地一片狼藉,令人心痛,士村瓚次郎一份報告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錦緞裱裝的大量經典、圖書整合、歷代聖訓、各類書籍散落一地,盡為殘本,極其凌亂,讓人不忍直視,義憤填膺”;天壇遺失物明細上,寶物掠奪和破損受害情況讓人咋舌,心痛不已。

流失經過——國寶外流

八國聯軍在京之際,上到政府官員、下到平民百姓均遭到大肆掠奪,《維特伯爵回憶錄》中“內畢祺將軍作為佔領北京的功臣,將十餘件掠奪來的物價珍寶打包帶了回去他的多名部下也紛紛效仿,從民間或皇宮大肆掠奪財物”;各國列強透過拍賣、變賣、偷運等方式大肆斂財,並粗暴地對待那些他們不以為意的寶物,讓人心痛不已。

流失影響——對世界美術的衝擊

本人每次都是從電視、網路影片上觀看國寶之美,第一次真實地看到古代藝術品還是在2013年湖北博物館,真實地看到那些精美的物品,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精美的物品,古人怎麼這麼多能工巧匠?!中國的技藝對整個世界的美術界衝擊都是非常強大的, 我想沒有人會不喜歡中國古代的藝術品,不會對中國文物產生濃厚的興趣。

現在,我們還有很多國寶都流亡海外,希望他們終有一天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