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與審稿人“不共戴天”,究竟該如何應對?

如果與審稿人“不共戴天”,究竟該如何應對?

掃碼免費領書

有時候,不得不說,審稿人什麼的最令人討厭了!

試想一下,你花費了數以週記甚至數以月計的時間,終於把論文寫到自己覺得完美無缺,滿懷希望把論文投遞出去。

你心想發表論文的過程肯定會非常輕鬆,彷彿看到自己的論文已然印成鉛字浮在你眼前。忽然間,就被審稿人澆了一盆冷水:

別做夢了!

這時,你的心情無疑是崩潰的。面對著一條條的評審意見,各種想法,如“哇好高大上這句什麼意思?線上等、急!”或者“啥?你到底有沒有好好看我的文章!”,此起彼伏。

可是無論如何,都得按耐住性子逐一回復,畢竟大多數時候,

評審意見都是富有成效、禮貌且必要的。

當然,如果你確實不走運,也會碰上一些苛刻的審稿意見。這些意見不僅讓你實在不願苟同,甚至有時會火冒三丈。讀一讀,就有種審稿人和作者天生無法共處的感覺。

那麼面對這些苛刻的審稿意見,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補實驗——最揪心的Part

如果與審稿人“不共戴天”,究竟該如何應對?

閱讀評審意見時,最怕的就是看到需要補實驗。修改文章則相對容易,但花費幾周甚至幾個月去補實驗,有時候是不可能的,萬一這個實驗專案已經結束、甚至連實驗室都關閉了呢?這條建議可能會讓“已完成”的課題變成一個全新的研究專案。

如果與審稿人“不共戴天”,究竟該如何應對?

那麼補實驗到底要不要做呢?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如果評審意見如果

評審意見符合以下三種情況,

那麼最靠譜的做法就是

儘快完成實驗補充。

1。如果補實驗這個問題是幾個審稿人提出的共同問題,那麼各種童鞋應該嚴肅對待,且必須回答和進行實驗補充。

2。期刊會將你的回覆返回給原審稿人時,而非新審稿人時,此時也需進行實驗補充;

3。期刊若只給一次返修的機會,那也必須補實驗了。

如果與審稿人“不共戴天”,究竟該如何應對?

其實,實驗若能補齊全,對文章而言確實是一記漂亮的回馬槍,但若是實驗條件有限或時間來不及,無法滿足審稿人的要求時,可以

先儘量在回覆裡委婉說明客觀原因,表明自己確實努力過了

。但是事與願違,並表示將來條件可行時,必然將完整進行這個實驗。

同時,還

可以將審稿人這一問題當作文章中的一個不足,在Discussion中討論一下,並透過論文研究重點或主要創新點進行解釋和規避。

而如果你真心不想補實驗,就需要儘量跟審稿人據理力爭一番,當然答覆審稿人時仍需要保持一種尊重的態度。

如果已有文獻能回答審稿人的問題、支援你不補實驗時,可以旁徵博引用他人已證實的實驗結果作為補充說明,也可以增加一些容易實現的實驗結果來增強審稿人的信心。

要求做一些本身已經完成的事情

“如果補上這些資料,可以更好的說明論文觀點”。關於評審意見中的這一點,想來作者本人也會深表同意,畢竟這也是他在文章中列出這些資料的原因。

雖然收到這種建議讓人頗感無語,但面對這類問題,作者第一要緊的事就是穩定情緒,然後對此表示感激,

因為這是審稿人給你的一個送分題啊。

“你提的問題太棒了,這個關鍵問題正是我們很想出示/證明給其他學者/讀者的。”然後逐條列在回覆裡面,明確標記清楚原文的位置或者哪個圖表。

相左的審稿建議

如果與審稿人“不共戴天”,究竟該如何應對?

同行評審的

墨菲定律

指出,如果一位審稿人贊同你文章中的某部分內容,那麼另一位審稿人很有可能會讓你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下修改。這簡直就是個邏輯悖論,除了逼瘋作者,幾乎別無他用。

同樣,對於這種建議,

首先你在答覆中應該表明自己會非常嚴肅對待審稿人的意見,並認真考慮了審稿人的每一項建議。

然後,針對提出質疑的審稿人,你可以繼續檢索相關文獻,用別人對該研究的評價和總結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或者重新分析文章研究的資料和結論,找出更加明顯的“點”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否定根本不存在的內容

有時候,你可能會收到一些和文章毫無關係的評審意見,甚至讓人覺得審稿人是不是把別人文章的評論放在了自己的文章中。這就像淘寶上,一輛賣獨輪手推車的商家收到如下評論一樣:“我再也不會用你家的產品洗頭了。”

面對此意見,你當然可以寫郵件據理力爭,但一定要記住

“審稿人是上帝”

這句話,在你條理清楚的用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並指出審稿人的錯誤時,語言的基調一定是尊重的。畢竟,你文章的生殺大權還掌握在此審稿人手中,而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你來改稿,我搶先發表

如果有一個評審意見需要你花費一段時間來處理,而不幸的是,審稿人中有人和你同處一個研究領域,甚至是相同的研究方向,那麼他們很可能會試圖阻止你文章的發表,好讓他們自己的文章能夠搶先發表。

這時,

需要大家在推薦審稿人時擦亮眼睛

,避免選擇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的人作為審稿人。比如推薦的審稿人是其中一位作者的導師或者現同事,或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近五年內有過合作專案的學者,都要避嫌;另外也儘可能避免推薦太多國內同行給予審稿。

不太好,再改改

另一個常見的審稿意見“這篇論文還需要繼續改進”。如果審稿人沒有給你指明任何方向來處理他們的意見,這相當於給了你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時候的審稿人就像正在跟你生氣的女朋友一樣,“你錯了,但我不說你錯在哪。你現在好好反省,如果想不出來,我就一直不理你。”

時,

你不妨把修改的論文內容都標識出來,直接顯示給審稿人看

,同時,告訴審稿人,多謝他的建議,且根據這些意見的修改,感覺論文質量都得到了提升。

尖酸刺耳的評審意見

審稿人批評一篇文章中的不足,是完全沒問題的,且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但有時你可能會收到一些刻薄的建議。

比如審稿人本來可以好好說,“論文結論沒有有力的證據支撐。”卻非要說成“論文的結論是誰得出來的?是我的貓麼?它好像已經去世了。”甚至有時還給出了一個真實的審稿意見:“我擔心這份手稿對該領域的貢獻與其說是促進了它的進步,不如說是導致了它的最終消亡。”

面對這類意見,請不要太掛在心上。

有些科學家可能就是自戀狂,他們對自己尖酸刻薄的措辭感到非常滿意,以至於他們優先考慮言辭的尖銳程度,而不是被諷刺者的感受。也許,他們並不是故意的,對他們來說,這只是正常的說話方式而已。

多引用“我”的文章

很多論文原本可以順利發表,但卻因為沒有引用審稿人的文章而被拒稿。事實上,論文缺少的那部分資料,恰好來自審稿人之前的研究,這種機率有多大呢?此類審稿意見,多半是出於自戀,嫉妒或者是競爭。

如果與審稿人“不共戴天”,究竟該如何應對?

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確實會有一些強制作者引用自己文章的審稿人,貌似這些人也最終得到了懲罰。但是,在沒有證據說明審稿人在要求不合理引用之前,

先看看是不是就是自己漏了一些重要的文獻。

不針對科學問題,只針對你的偏見

最糟糕的同行評審建議,莫過於那種忽略論文研究內容本身,反而過於專注作者個人情況的建議。

比如審稿人居高臨下地說:“英語不是母語吧 ? 還處於職業生涯早期吧?男/女的?你們所在機構的研究水平不高吧?”所有這些都可能成為審稿人拒絕一篇文章的原因,而且是最糟糕的原因。

其實,偏見不可避免,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偏見,只是輕重而已。也許我們在瞭解一個人之前會透過標籤來定義一個人,但一旦打過交道,對方給我們的印象就會馬上替代這些標籤,變得鮮活起來。

所以面對偏見,我們可以透過認真回覆審稿意見、仔細修改論文細節、不犯低階錯誤等方式,來向審稿人證明自己在科學研究上的認真嚴謹。

眾所周知,同行評議對於推動科學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接受批評和給予批評都需要慎重、合理。審稿人沒有義務照顧作者的感受,但也沒有必要過度抨擊作者或他們的作品。審稿的反饋應該是誠實、深思熟慮的、具有建設性並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

如果你是審稿人,請記住同行評議的黃金法則:同理心。

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的稿件,就如何對待別人的稿件。如果你還是學生並收到過這種不合理的審稿意見,請記住這種感覺,以後當你成為審稿人時,避免給其他人帶去這種經歷。

點選下方連結報名免費科研訓練營

解螺旋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