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之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 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註解:

“曲則全,枉則直;” “曲”、“枉”,是寃屈之意。弱己饒人,潛忍忿怒,忍柔委曲,自然周全己身。此是“曲則全,枉則直”。“直而不肆”,“受辱不怨”,含寃受屈,自有伸展之日。如文王枉囚於羑里七載,終於成就周之大業。

“窪則盈,敝則新;” “恭敬一切”,虛心謙遜,不論遠近,貴賤之人,自然歸服於己。守敝自修,方能日新而有上進。是謂“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道”為萬化之根本。只有一點,至簡至易,如求得者,可知萬物之性,曉萬殊之理。如妄追萬匯之繁,必然迷於歧途,如墜煙海。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萬物雖殊,皆秉道之一氣而生。故《周易。繫辭》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古人曰:“得其一,萬事畢。”是混元無極大道。在人身即謂一點虛靈不昧,在物則為自然之性體,即未散的一元之樸。因此,有道的聖人,常抱守自然真一的體性,而應於天下萬事萬物。

“不自見,故明;”含其明而不自以為是者,才是真正明白事理的人。

“不自是,故彰;”不固執己見,其理必明。

“不自伐,故有功;”默默潛行,不炫耀己之有功,其功必能永存。

“不自矜,故長。”雖有才能,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正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過他。

以上四點,是闡明“抱一”的道理。

“古之所謂‘曲則全’ 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曲則全”一語,是古聖人之所言,並非虛言妄語。只要守真理、行正道、眼下委曲,將來能普行天下,全備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