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來歷】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 “中元節”“下元節”。

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

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

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習俗】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

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

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

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吃什麼?】

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那在這一天,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1、米果

下元節,也是五穀主的生日,俗稱“五穀主生”。

潮汕地區祭祀五穀主,要蒸制“五穀主偶像”和一些象徵農具、五穀的“尖擔”、“粟穗”等食品。

“五穀主偶像”是用米粉加開水搓捏,做成像古代人那樣頭盤髮髻,有眉目嘴鼻和耳朵,身綴以豆、麥的人形狀,除了個別做技藝較高,有包以少量的餡料外,一般是沒有包餡料的。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2、麻腐包子

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村常做餈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類食品,謂“做完冬”。

吃麻腐包子,據說這是紀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貞氣節。麻腐包子象徵送寒衣的包袱。下元節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時間點麻腐。

麻腐的製做方法是將麻籽碾細,用水攪拌成糊狀,以籮過濾去皮,摻上黃米煎熬成稠糊狀即成麻腐。

以麻腐拌蘿蔔或洋芋、葫蘆為餡,蒸成麻腐包子或餃子,這種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細軟的自然口味。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3、餈粑

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餈粑粄子碌碌燒。”

下元節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餈粑等食俗。取上等糯谷,最好是殼薄質軟的紅谷糯,經加工成白淨的糯米。

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裡蒸糯米飯,放進石臼裡,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餈粑”。

餈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講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也有用紅糖和白糖做佐料的。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吃餈粑最過癮的吃法就是吃烤餈粑,冬日的山區陰寒潮溼,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會燃起火爐,大夥圍坐一團。

將餈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餈粑在炭火中漸漸鼓脹,嘰嘰作響,表皮微微隆起後像個大包子。

此時將表皮弄破,會有一股白氣騰出,用口撕咬外酥內軟外黃裡白,似一個“金包銀”的餈粑拿在手裡軟乎乎的,但千萬要注意避免燙了口舌。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4、芋仔包

民間有句俗語,“吃上芋子包,包銀包金包發財”,說的就是芋子包。

芋子包就是將芋頭搗成芋泥後,加適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種包子,內餡為瘦豬肉、香菇、冬筍絲、蝦仁、籮卜絲、蔥白等。

待皮薄滑嫩的芋子包出鍋擺盤後,放入麻油、豬油等調料,立刻滿屋香氣四溢。

芋頭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素,其塊莖中的澱粉含量達70%,口感特別綿軟。

正如農諺所言:“番薯芋頭半年糧”,芋頭被視為“農家最重之蔬”,它既可當蔬菜,又可當糧食。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詩詞】

《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

楊萬里

琳宮朝謁早追趨,漏盡銅壺殺點初。

半縷碧雲橫界月,一規銀鏡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壽,散作非煙滿王虛。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陰偏隔日光疏。

《七絕·下元節》

路人拂曉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

送上紙衣能取暖,陰間先祖也知寒。

《詩寄下元節》

餡是秋風皮是詩,情濡香糯意猶痴。

杆頭旗颭紅塵夢,應是三官眷顧時。

《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

陸游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

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鳴騶應有高人笑,五斗驅君早夜忙。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是水節,也是月亮節,更是一個祭祖的節日。

它融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更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蘊含著勞動人民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