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科研?如何抓住機會實現突圍?

(本文閱讀時間:10 分鐘)

編者按:8月16日至8月20日,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屆“未來由妳” Ada Camp 女生專屬夏令營在線上成功舉辦。本次 Ada Camp 旨在為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本科低年級女生提供瞭解科研前沿動態、與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親密交流的機會,從而激勵她們勇敢追逐科研夢想。

“計算機領域的同學要如何開拓視野、抓住機會,實現自我突破?”“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科研?”……在直播的圓桌環節,Ada Camp 特別邀請學界和業界嘉賓就同學們關心的成長方向、道路選擇、科研進步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快查收這份圓桌記錄,尋找答案、堅定選擇!

對話嘉賓

對話 |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科研?如何抓住機會實現突圍?

從左至右:王婧雯,馬歆,羅翀,謝幸,何琨(線上加入)

主持人:

馬歆老師有一個更為親切的稱呼——馬歆姐。過去二十年間,她全面負責微軟亞洲研究院和中國高校的學術合作,也見證了無數學生的成長。同時,她也在中國計算機學會女計算機工作者委員會擔任主任,在更多平臺助力中國計算機領域女性的發展。第一個問題給到馬歆姐,

在助力計算機領域女學生成長方面,微軟亞洲研究院做了哪些努力?計算機領域的女生們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種平臺與機會,助力自身成長?

馬歆:

首先我要歡迎線上的嘉賓和同學們參加 Ada Camp。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關心女性員工與女學生的成長,我在這裡工作的十幾年期間,見證了身邊很多人在個人發展與學術科研上取得巨大進步。

我曾經的一個實習生自己運營了一個公眾號,有一天她問我,“歆姐,我能不能邀請讀者裡計算機領域的女生來微軟亞洲研究院參觀?”我覺得這個建議特別好,就和她一起組織了這場活動,有六七十個學生參加,現場氛圍很熱烈。這件事讓我意識到,我們可以走出研究院、走向高校,給更多人支援和幫助,這也是我們舉辦 Ada Workshop 的契機。

2017年,我和八百多名微軟同事一同參加了 Grace Hopper 大會,這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計算機領域女性盛會,參會人員有一萬兩千人。我在會上給女學生們進行了職業上的指導,這件事也讓我發現有很多機會可以幫助身邊的女學生成長,回到國內後,我們和研究院的同事就繼續將 Ada Workshop 籌備開展起來。

在過去的五六年時間裡,共計一萬多學生透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參加了 Ada Workshop。

我們還邀請我們的

研究員走進學校,給同學們面對面的指導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有更多的同學喜歡計算機研究,也開始將計算機領域的科研工作作為自己未來的人生選擇,這激勵我們堅持將 Ada Workshop 做下去。

去年我擔任了中國計算機學會女計算機工作者委員會主任,我在這個平臺上有機會認識到國內計算機領域的優秀女教師,她們和我一起將助力計算機領域女性發展、女學生成長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組織將此作為重要工作內容,歡迎同學們保持關注,

未來有更多機會讓我們一起成長進步。

主持人:

謝謝歆姐,您的回答也啟發同學們在尋找機會和幫助時,可以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平臺。其他的三位嘉賓都是博士生導師,請問三位博士生導師認為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讀博士,適合選擇以科研為業?在選擇博士學生時,您更看重學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

謝幸:

我認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品質是對創新和科研有熱情,自我驅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博士階段的選題尋找、論文發表等環節大家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瓶頸,自我驅動力、保持科研熱情、堅持不懈的品質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我們考察博士生時最關注的方面。今年我們招募聯合培養博士生時設定了科研實踐專案,我們發現,能真正做完專案、完成報告的同學不論是否進入聯培專案,最後都有很好的去向。

羅翀:

我和謝老師的觀點一樣,首先是熱情、好奇心,其次是能力,

其中領導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具體來說有三個層次,第一是 “create clarity”,包括有清晰的目標和階段性規劃;第二是 “generate energy”,個人工作需要自我驅動,團隊協作需要為整個團隊帶來能量和活力;第三是 “deliver success”,將一件事做成並取得一定成果。如果一個學生能做到這三點,我會認為他是一個很好的苗子。

何琨:

我非常同意兩位老師的觀點,我也更看重學生的科研興趣、好奇心和自我驅動力,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

堅韌、努力的品質,以及學習能力、創造力、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

。最後是有夢想,有夢想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學者。

對話 |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科研?如何抓住機會實現突圍?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何琨

主持人:

我們瞭解到何老師您在2011年到2014年,分別以訪問學者和客座副教授的身份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與康奈爾大學訪學,您認為中美在計算機人才的培養上有何異同?學生如果想進一步探索科研,如何選擇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深造?您對學生在

國內外求學的選擇上有何建議

何琨:

我分享的是我的個人訪學體會,不一定全面,歡迎大家交流。國內教學更看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動手操作能力,老師教授內容較為穩定,更多以 PPT 和課本知識為教授內容,課外探索機會較為有限,保研機制的存在也使學生較為看重課程成績。

我去的兩所學校都是美國的頂級名校,接觸到的老師更看重啟發式思維的培養,課堂氛圍較為活躍,無論是老師和學生都很愛提問。甚至有位老師會帶著巧克力糖上課,無論哪位學生回答問題,他都能精準地將糖投擲到學生的座位附近。計算機課程教學板書較多,留給學生較多開放思考的問題,學生需要在課下投入更多時間才能完成課程要求。這是我看到的一些區別。

現在國內環境在逐漸發生變化,選拔科研人才也更加看重質量。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求學,選擇導師最重要的是導師本人活躍在科研一線,有能力幫助學生,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另一點是導師要真正關心學生,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培養學生。

主持人:

有一個同學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生專案中讀博和常規性地在高校讀博,在成長過程和培養目標有什麼區別?

羅翀:

聯合培養博士生大四就會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一年,微軟亞洲研究院為同學們提供相關科研、語言及前沿講座等課程,幫助大家以更快速度接觸國際研究前沿。博士一年級回到學校學習課程,之後四年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沉浸式開展科研工作。

謝幸:

微軟亞洲研究院具有產品場景、大規模資料和計算資源等獨特的企業優勢,能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開展提供堅實支援。比如我所在的團隊與微軟廣告、新聞產品團隊交流頗多,能拿到一手真實的產品資料,對我們研究的開展有很大助益。另外,微軟亞洲研究院內部不同研究方向之間合作密切,不同研究團隊之間聯絡頻繁緊密,這為跨學科、跨領域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馬歆:

聯合培養博士生的成長離不開校園與微軟的多元影響,

高校學術氛圍與歷史積澱加上企業研究資源的雙重影響,對學生的成長都能提供很好的支援,可以實現1+1>2的效果。

對話 |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科研?如何抓住機會實現突圍?

微軟亞洲研究院學術合作總監馬歆

主持人:

下一個問題給到羅翀老師。您曾介紹,自己走的是一條非典型的的研究之路,做的研究方向有點“雜”,您認為學生應該

如何選擇自己的科研方向,定位自己的科研優勢?個人興趣與領域熱點應該如何平衡?

羅翀:

我認為要跟從自己的內心。首先要有興趣你才能堅持探索,做出有影響力的工作,在興趣的基礎上再考慮自己希望在哪個領域產生影響力、改變世界。

在此之外,個人能力要和選擇方向適配,適當考慮自己的個人優勢以及知識結構也是十分必要的。

主持人:

謝老師曾經帶出過許多優秀博士生,比如王英子同學就是一位優秀的女博士生,現在在微軟總部必應團隊就職,她也曾在 Ada Workshop 上帶來過精彩分享 [點選回顧] 。您在帶學生的過程中,是否感受到

男生和女生在科研的成長路徑有所不同?您是如何激發學生的科研潛力的?

謝幸:

王英子是我帶的第一位女博士生,她的研究水平、交流溝通能力都很優秀,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

我個人認為男生和女生博士生沒有任何能力差別,女性要對自己抱有完全自信,不要讓社會的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自己的選擇。

我們在選拔學生時也不會以性別作為判斷和選拔標準,女同學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一樣好。

對話 |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科研?如何抓住機會實現突圍?

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謝幸

主持人:

過去二十年間,馬歆姐見證了計算機領域許多女學生的成長。是否要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術界還是產業界?許多女學生都有著這樣的疑惑和迷茫。

能否從您的視角給女學生們一些選擇上的建議?

馬歆: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有類似的迷茫和問題,

希望大家能透過這次活動從嘉賓的分享中獲取信心、建立自信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過去幾年,我們舉辦的 Ada Workshop 等活動獲得了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內外的眾多支援,也歡迎、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其中,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還有剛剛提到的中國計算機學會等組織,都設有許多面向女性的工作坊和公開活動,各位同學如果有興趣就可以多多參與其中,與優秀前輩和同齡人分享交流。

未來由妳,希望大家都能從“心”出發,尋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

觀眾提問:

您是

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

何琨:

在培養女兒、陪伴她成長的過程中我也能收穫許多新知識,養育孩子不只是擔負社會責任,更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發現新自己的過程。

羅翀:

我在懷孕時也沒有放鬆科研工作,當時可能有些忙亂,但是回頭看來發現這種“平衡”的嘗試也是對自己潛力的挑戰和挖掘。現在我非常享受和孩子的相處,無論是教她們知識還是一起度過一些輕鬆時間,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是可以在挑戰之中挖掘自己的潛能、尋找到平衡狀態的。

對話 |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科研?如何抓住機會實現突圍?

微軟亞洲研究院高階研究員羅翀

觀眾提問:

如何克服畏懼失敗的心態,獲得成長型思維,讓自己獲得切實的成長?

馬歆:

在微軟的這幾年使我逐漸瞭解並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推薦大家閱讀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的書《重新整理》,幫助大家“重新整理”自己的狀態。惰性、畏懼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多反思自己、多學習新知才能實現進步。

羅翀:

閱讀、堅持學習的確是非常重要的成長途徑,能使我們接觸到新的觀念和思考。同時我們要學會經常反思,總結自己的過去並對未來進行更好的規劃,跳出瑣碎日常,從更大的框架思考自己的發展目標和未來規劃。

何琨:

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故事也能給我們提供很好的精神滋養,比如“學而時習之”就是對自我反思的經典闡釋。

Ada Camp 的其他環節也將陸續公開精彩回顧文章,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