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陰陽平衡法,不僅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也是辨證過程中,始終不可或缺的應用方法。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起源於中醫的一個基本理論,生理病態的表現,無一例外的,都是身體陰陽失去平衡造成的,就是說,身體陰陽不平衡了,邪氣才會侵犯身體,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在幾千年的實踐中,中醫對陰陽平衡的自然及生理現象,有著豐富的總結和理論,也從實踐中,形成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康的人,陰平陽秘,不存在這裡難受那裡難受,吃得下拉得出睡得好,精力充沛神清氣爽。當身體的內部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種種不適,才開始被自我主體敏感感覺到。中醫之所以存在什麼清法洩法法和法等等,全都是為身體重獲平衡服務的。

所以,平衡分析法,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靈魂,

被稱為中醫大法。

怎麼判斷陰陽平衡,不平衡如何被認識,是檢驗用藥是否起效的關鍵一環,這一步如果錯了,那麼後面的所有步驟,都是在錯誤的起點上的錯上加錯。中醫陰陽平衡的概念,不僅存在五臟六腑,還存在裡外上下。總之,要把人當成一個整體來看。也就是說,你需要了解身體的秘密,知道中焦受病或不通,會引起上焦下焦的那些症狀和不適;知道臟腑相表裡的關係,表的疾患又如何反映內裡的問題;知道五臟相生相剋間的平衡,為什麼會失去平衡;寒邪溼邪陰虛陽虛,會讓身體產生怎樣的反應。

一箇中醫人的眼睛或思維,始終圍繞著身體的整體在打轉,上下左右裡外氣血,即使需要考慮區域性,最終還是會回到整體的陰陽平衡的狀態上來。探區域性與析整體,始終這麼來來回回。可以說,醫術水平的高低,離不開醫者由區域性到整體,又由整體到區域性,最終迴歸到整體這麼個辨證過程。好的中醫師,由於經驗和學識的關係,不過是這個過程效率更高,把握陰陽更準而已。

現在用施今墨的一個案例,來說明陰陽判斷在疾病辨證中的作用。患者,男,48歲。病已多年,鐵路醫院檢查空腹血糖265mg%,尿糖(+++),診斷為糖尿病。現症:煩渴引飲,小便頻數,多食善飢,日漸消瘦。身倦乏力,頭暈心跳 ,大便微結,夜寐不實,多楚紛紜。舌苔薄白,脈數,重按不滿。施老診斷為“

氣陰兩傷肝腎雙虧

”。

表面上看這個醫案,平淡無奇,大概十個中醫就有十個不同辨證,會開十個不同的方。十個不同的方當然不會都有效,一定是最接近實情的那個辨證才會有效。判斷誰是更接近實情的辨證,以什麼為憑?我想,除了陰陽的判斷法別無它法,因為中醫的一切學說,都是建立在陰陽平衡基礎上的。從施老給患者用藥後的情況看,幾年形成的病,前後十幾帖就治好了。我們姑且認為施老的辨證最接近實際情況,因為療效已經說明一切。那麼施老是怎麼判斷出

氣陰兩傷肝腎雙虧

的。所例舉的一系例症狀,究竟為施老提供了怎樣的辨證依據?

患者身倦乏力,明顯氣不足,氣者陽也,表明患者正氣不足存在陽虛。身體日漸消瘦,能吃並沒有讓患者變胖,說明患者身體裡的有益的津液,也就是中醫講的陰,在不斷消耗流失,吃進肚子裡的東西,並沒有變為身體組織需要的營養物質。所以患者整體呈現氣陰兩傷。辨證氣陰兩傷,顯然不是此醫案的難點,有經驗的中醫師,大凡瞭解糖尿病,都知道糖尿病人,幾乎都有氣不足陰液也不足的現象。再來看患者的寒熱平衡狀況,脈數,煩渴引飲,多食善飢,結合來看是內裡有熱,而且是全身性熱。胃裡有熱才會多食,這是《傷寒論》一再告訴我們的。再結合患者陽不足陰不足的情況,患者的熱是虛熱不是實熱,分清虛熱和實熱,這一點很重要,直接關係到是釆用攻法還是法清法,把虛熱當成實熱用攻法,只會越攻越壞。頭暈頭痛及小便頻數,結合氣陰兩傷內裡有虛熱,是肝陰腎陰不足引起的。

整個醫案的核心問題,就是津虛,津虛生內熱,內熱又不斷消耗身體的組織液,所以氣虛頭暈失眠尿頻多飲多食消瘦則紛紛出現。怎麼辦呢?當然是透過藥物使身體重獲平衡,透過益氣滋肝腎補心脾,讓身體由不平衡變為平衡。

施老不愧為京城四大名醫,不愧為識別陰陽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