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控制輿論,王做了件可怕的事,結果輿論沒控住,他差點被打死

西周王朝到第十個國君周厲王姬胡的時候,國內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差點讓皇族血脈斷根。幸好有一位了不起的大臣,化解了這場危機,保住了太子,才讓國家得以有了能繼續傳承的人。

周厲王是個貪財好利之人。有一個叫榮夷公的大臣,為了迎合周厲王,建議他以國家的名義,把本屬於國民共享的山林川澤實行專管,禁止百姓漁獵砍柴。這樣一來,依靠山林川澤賴以謀生的人就斷了生路,而周厲王的財富卻增加了。

為控制輿論,王做了件可怕的事,結果輿論沒控住,他差點被打死

(貪財好利的周厲王)

周厲王因此重用榮夷公,得到重用的榮夷公對百姓更加暴斂橫徵,搜刮財物。諸侯們見周厲王施行暴政,覺得他身為天子,卻沒有仁慈之心,於是都不再來朝見他。那些權益受到損害的貴族和斷了生路的百姓對周厲王也是怨聲載道,然而“好專利而不知大難”的周厲公卻對此視而不見,反而變本加厲。

周邊本來臣服於周王室的蠻夷部落見此,於是開始反叛。周厲王又將百姓徵集起來年年征戰,這樣一來,國力虧空,民生凋敝,百姓心中的不滿與日俱增。

召穆公聽到後,憂心忡忡,對周厲王說:“大王做的事情多讓百姓不能依附,長此以往,他們一定不會聽從您的命令。”

周厲公聽說後,勃然大怒,馬上召集了一些衛國的巫者來監視百姓。但凡聽到誰敢議論自己,就將他立刻處決。在殘酷的殺戮下,百姓都不敢再說話,見面彼此望一眼就算打招呼。

為控制輿論,王做了件可怕的事,結果輿論沒控住,他差點被打死

(不敢說話的人民)

很長一段時間,周厲公再也沒有聽到關於自己的言論,他很得意地對召穆公說:“看看,我已經讓老百姓閉嘴了。”

召穆公嘆了口氣說:“大王,您這下麻煩了。河流擁堵一定會決堤,會淹死人,所以治水患就要疏通河道,讓水流暢通;而治理百姓就跟治水一樣,也要放開言論,讓他們敢講話敢講真話。好的事情要當作榜樣向全國推廣,壞的事情一定要加以阻止,這才是豐衣足食的根本。如果只是堵住他們的嘴,他們心裡想的您就不知道,而擁護跟隨您的也就沒有幾人了。”

儘管召穆公苦口婆心地多次勸諫,但周厲王卻依然我行我素,繼續魚肉百姓,征戰殺伐。結果又過了三年,貴族聯合百姓衝向皇宮,大家帶著滿腔的仇恨要殺死周厲王,周厲王害怕,逃到了彘地。

為控制輿論,王做了件可怕的事,結果輿論沒控住,他差點被打死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周厲王的兒子太子靜見發生了暴動,心生害怕,便往召穆公家躲藏。百姓得知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便要求召穆公交出太子靜,召穆公先對大家說:“以前,我多次進諫君王,他都不聽,這才引發了這場災難。如今若是殺掉太子靜,君王一定以為我這個做臣子的是把他當作仇人而怨恨他。侍奉國君的人,就算遇到危險也不該怨恨,就算怨恨也不能發怒,更何況我是侍奉天子的人。”

但是,百姓的憤怒如熊熊烈火,完全不聽召穆公的話。召穆公萬不得已,只得“狸貓換太子”,把自己的兒子假扮成太子靜推出去。結果,太子靜保住了,自己的兒子卻被憤怒的百姓活活打死了。

為控制輿論,王做了件可怕的事,結果輿論沒控住,他差點被打死

(共和之治)

周厲王逃走,太子靜還小,西周王朝不能沒有人主持時政。大家就推舉賢德的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執政,所以周朝儘管發生了暴亂,天子也不在位,但在這兩個人的治理下,西周王朝並沒有引發進一步的矛盾。

待太子靜長大,周厲王也病死在彘地。召穆公和周定公便擁立太子靜為新的天子,他就是周宣王。周宣王在召穆公和周定公的輔佐下,重修內政,整頓軍事,對百姓施以仁政,經過一系列的措施,西周王朝又恢復了安寧,周邊蠻夷見西周日漸強大,也不敢再起覬覦之心,又歸順於周王室,而各諸侯們見周宣王賢德愛民,又紛紛來朝拜周宣王。

像西周王朝這樣,國內發生大暴動的,在春秋五霸中也不少見,比如晉國和齊國,都曾有內亂。但他們的內亂就沒有西周王朝這麼幸運,而西周王朝的內亂沒有崩潰的原因,正是因為有召穆公這樣的大臣,如果不是他,也許西周王朝的歷史,早就要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