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陳德霖(1862年10月27日-1930年7月27日)生於山東黃縣,名鋆璋,號漱雲,小名石頭,幼年先後入全福昆班和三慶班坐科,習昆旦、京劇青衣兼刀馬旦。以唱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京劇演員。

陳德霖,人稱“老夫子”。1930年去世,享年69歲。誕辰:1862年10月27日,同治元年(壬戌)九月初五日,巳時;逝世:1930年7月27日,農曆庚午年閏六月初二日。享年69歲。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陳德霖是清代光緒以來青衣演員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特色在於繼承老派青衣演唱的傳統,偏於陽剛一路,而在唱法上較前人略有變化,是近代青衣重要流派,世稱“陳派”。陳德霖在唱腔上得到時小福的親傳,為正宗青衣,基本遵循傳統唱法,如“八大腔”在慢板中的運用,兼取胡喜祿所設計的新腔,使唱腔剛中有柔,改變了舊式直腔直調的唱法。又首創在唱腔收尾時用甩腔收音,峭拔有力,成為後來青衣常用的唱法之一。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雁門關》中飾演蕭太后

陳德霖嗓音清朗圓潤,高亮嬌脆、剛強清越、委婉,非常悅耳動聽,直至晚年仍保持著優美的音色和充沛的氣力。他吐字講究,發音準確,因幼時曾習昆旦和京劇武旦,身段、武功都很熟練。做工謹嚴端莊,扮演雍容華貴的婦女形象能合乎身分。生平不尚花梢,以演唱唱工和唱、做繁重的戲最負盛名,是京劇演員以崑劇為基本功的示範人物。中年以後,整理演出了一些冷門劇目,不僅豐富了舞臺演出,也為後來的旦行開拓了戲路。在表演上,陳德霖從劇情出發,根據劇中人物的性格來安排行腔的高低、急緩,將青衣行當的演唱引領到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被人們稱作“青衣泰斗”。

教藝育人 功不可沒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右起)梅蘭芳、王瑤卿、王蕙芳、姜妙香、王琴儂、姚玉芙

陳德霖熱心教育事業,一生收徒甚眾,桃李滿天下,所以也有“老夫子”的稱號。王瑤卿、梅蘭芳、王蕙芳、王琴儂、姚玉芙、姜妙香並稱為六大弟子。此外還有門婿餘叔巖也得到他很多教益。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陳德霖和女婿餘叔巖

尚小云、韓世昌、黃桂秋等都曾得其親傳,荀慧生、歐陽予倩等亦多向陳請益。傳人中,梅蘭芳、尚小云、韓世昌(昆旦)等均自成一家。黃桂秋拜陳最晚,成名於南方,嗓音甜美寬柔,在陳派唱腔的基礎上強呼叫湖廣韻行腔吐字,幾乎每個音符都清楚地唱出來,而收放處則儘量少用強力是其主要特色。時人亦稱“黃派”。純陳派唱法今已不傳,僅有少量唱片傳世。

擅演劇目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陳德霖、錢金福、王楞仙《雁門關》劇照

陳德霖的擅長劇目很多,多為唱工和唱、做繁重的戲,如《祭江》、《祭塔》、《孝義節》、《落花園》、《長坂坡》、《三擊掌》、《探寒窯》、《武家坡》、《三孃教子》、《六月雪》、《南天門》等,其中《四郎探母》、《雁門關》中的蕭太后則得梅巧玲的真傳,有出色的表演。其崑劇如《琴挑》、《出塞》等亦負盛名。中年以後,整理演出的冷門劇目有《蘆花河》、《武昭關》、《賀后罵殿》等。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陳德霖

齊如山評價

京劇理論家齊如山在他的《談四腳》一書中,談到陳德霖,稱他是一個“劃時代的腳色”。陳德霖上承時小福、餘紫雲等老一輩青衣的傳統,下啟王瑤卿、梅蘭芳等新派旦角表演之風尚,是京劇史上一個特殊的過渡性人物。陳德霖在表演藝術上尤其對王瑤卿、梅蘭芳等人產生過重要影響:

青衣張嘴,自餘紫雲已開始,陳德霖學之,瑤卿又學之,遂發達起來。梅蘭芳學瑤卿,又發揚光大了許多,於是乎成了青衣唱法的正宗,風行了全國。陳德霖比張紫仙他們微晚,比瑤卿較早,但都可以算是同時。德霖最初學的崑腔,所謂有崑腔的底子,念字相當講究,萬非瑤卿、蘭芳他們所及。雖是崑腔的底子,而念字口音開放了許多,此大概是因為時小福、餘紫雲二人,念字已比老腳趨時,德霖效仿他們,而又光大了許多……到了民國七、八年以後,多數的觀眾,就歡迎蘭芳(此時瑤卿早已塌中),對於德霖就不大注意了,瑤卿、蘭芳雖然很紅,但他們得德霖的好處都很多,德霖雖是崑曲底子,給後輩講戲、說腔,則很趨時,瑤卿雖然說學餘紫雲,但紫雲死時他不過十六七歲,且紫雲已有多年未登臺,瑤卿從何處學起呢?所以說他還是得德霖的好處很多……蘭芳初年口太敞,後經補學崑曲,又經陳德霖給說說,雖稍收斂,比從前好聽了許多。德霖張嘴音,雖然不及他二人好聽,而他二人之所以好聽,得德霖的益處實在很多。

陳德霖在昇平署

使用過的腰牌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

梅蘭芳的師父——“老夫子"陳德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