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掃地僧”:登場機會不多,僅兩次出手,助孫權贏下兩大戰役

歷史演義燦星河,老樂斗膽鼓唇舌。咱們繼續侃三國,品生活,赤壁之戰進入到了苦肉計的執行階段,一旦成功,孫劉聯軍的取勝的把握就至少可以佔一半了。因此,在這個第四十七回中,闞澤獻詐降書,絕對是赤壁成敗的最關鍵一步。畢竟諸葛亮借東風是鬧著玩的,他上不上七星壇,東南風都得來,可是闞澤不一樣,他如果不把黃蓋的詐降書送到曹操手裡,並且成功忽悠住曹操的話,黃蓋拿什麼放火?

東吳“掃地僧”:登場機會不多,僅兩次出手,助孫權贏下兩大戰役

可見,說闞澤堪稱是《三國演義》裡的“掃地僧”了——掃地僧是什麼意思?那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最頂尖高手,深藏不露,卻無人可敵。所以,大家才把這種最低調,同時也是最厲害的角色,如此比喻。也許不少人會覺得,老樂給闞澤這麼高的評價,有點誇張了。闞澤才智勇氣上佳不假,可是,他至於那麼高的段位嗎?如果說闞澤在《三國演義》裡,僅僅立功這麼一次的話,當然不算什麼。可是,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功勞,更加不引人注意。

東吳“掃地僧”:登場機會不多,僅兩次出手,助孫權贏下兩大戰役

那就是在後來吳蜀夷陵之戰開始前,劉備來勢洶洶,要為關羽報仇。使得東吳上下面臨的壓力,比眼下的赤壁之戰還大。因為那時的東吳已經沒有周瑜,哪怕是呂蒙那樣的帥才了,誰來對抗強敵呢?關鍵時刻,闞澤向孫權推薦了陸遜,最終的事實證明了闞澤的眼光。如果沒有赤壁和夷陵兩大戰役的勝利,孫權可能在江東立足嗎?而闞澤也算是東吳方面唯一的,參加過這兩次大戰的重要功臣了吧?那麼,以闞澤這份獨一無二的功勳,再加上他不顯山不露水的地位,難道還不算東吳“掃地僧”嗎?估計還會有三國迷反駁一下,闞澤的功勞跟運氣有關,好運氣的人不代表有真功夫吧?

東吳“掃地僧”:登場機會不多,僅兩次出手,助孫權贏下兩大戰役

那麼,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闞澤的實力,還是以他跟曹操那段經典交鋒為例,曹操一看闞澤送來的降書,就認定是詐降,立刻下令將闞澤斬首,闞澤面不改色,反而仰天大笑,對曹操極盡嘲諷,曹操問他為什麼嘲諷自己,闞澤卻不解釋,大義凜然,毫無懼色,就讓曹操快點動手。只有這樣一反常態,才能讓曹操暫停殺心,問個明白,但曹操一問闞澤,必然就進入闞澤設計好的陷阱裡,最終也就只能相信了(篇幅有限,關於兩人鬥智的細節內容,大家可以查閱原著章節)。總之,闞澤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知道曹操對自己的才智最為自負,而曹操越是自信自負的東西,被闞澤打擊得越狠,自然成功地激起了曹操的“鬥志”,讓他徹底不能用強橫手段征服闞澤,好為自己的智商討個說法。否則的話,就算強行殺了闞澤,曹操恐怕都會陷入在一種自己不如闞澤聰明的鬱悶情緒中。

東吳“掃地僧”:登場機會不多,僅兩次出手,助孫權贏下兩大戰役

由此可見,雖然闞澤在小說中只是個文官,沒有縱橫沙場的能耐,但他這份膽識和勇氣,一般的大將也比不了吧?隨機應變的智慧更不用說,難道還稱不上智勇雙全嗎?這要不是真本事,估計三國英雄中,有真本事的人也沒幾個了吧?毛宗崗老先生更是舉出了一個直觀的例子,當曹操下令要斬闞澤的時候,如果闞澤跪地求饒,或者只會說自己冤枉的話,他肯定活不了。

東吳“掃地僧”:登場機會不多,僅兩次出手,助孫權贏下兩大戰役

說到這裡,本回的情節以及毛批的點評,老樂介紹得差不多了,該說說對我們自身,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地方了。首先,老樂要提醒各位,咱不是掃地僧,千萬別隨便學闞澤跟誰都嗆火,那就成書呆子了。既然不學他,全篇都在誇闞澤,又有什麼意義呢?很簡單啊,咱學不起闞澤,還學不起曹操嗎?當我們被人激起火氣的時候,千萬別為了一時的痛快,跟對方爭個高低上下,因為一旦那樣的話,咱就離上當不遠了。所以,如果有人跟咱們頂嘴,最好的辦法是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