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的典籍裝個潢 讓中國的根基更堅強

書籍是一種物化的精神載體、知識載體和藝術載體。以往對中國古代書籍的關注主要在於它的文獻價值、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學者的研究多側重於書籍的版本、目錄、印刷、收藏與傳播。近30年來,隨著圖書流通市場的活躍和國家正在全力推進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國曆代典籍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神載體與民族根基,日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矚目。人們的視野從中國古代書籍的內容延伸到了外在的形式——裝潢。

給中國的典籍裝個潢   讓中國的根基更堅強

《禮記》

我們當今通常所指的書籍“裝幀”一詞是始於晚清的現代書籍設計術語,是西方印刷技術進入中國,我國傳統的線裝書籍向西式印裝形式轉變後,對圖書的開本、版式、封面、字型、扉頁、插圖、裝訂形式等所進行的技術與藝術處理。“裝潢”一詞始見於南北朝時期,後為歷代習用,泛指對紙質書籍與書畫的保護儲存方法。與此相關聯的詞還有“裝裱”“裝池”“裝訂”等。

給中國的典籍裝個潢   讓中國的根基更堅強

《曹娥碑》 宋拓本,冊頁裝,清趙懷玉重灌本

有關中國古代書籍的裝潢史料十分有限,人們對此方面的瞭解主要依靠現存的文獻記載、傳世實物與考古材料三者綜合考察。中國古代書籍裝潢形態十分豐富,如果從“著於竹帛謂之書”(《說文解字》)開始,編以書繩,聚簡成篇的簡策裝已有了早期的裝潢意識與設計實踐。之後的帛書、卷軸裝、旋風裝、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形態,既展現了中國書籍史的發展演變,也從藝術上展示了書籍的不同裝潢特點。

給中國的典籍裝個潢   讓中國的根基更堅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書籍是一種以閱讀為主要目的的實用性物品,它的物質屬性使之具有材料感、工藝感、視覺感和審美感。因此,作為人造物品的書籍都具有從單一的使用功能到上升到審美功能的設計要求,這是人類在物質生產和精神活動中必然出現的結果,也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書籍的裝潢演變狀態也正是不同社會物質條件

的反映

。它折射了不同時期書籍生產和收藏的背景與境況。

給中國的典籍裝個潢   讓中國的根基更堅強

《妙法蓮華經》

中國古代書籍的形態從簡策裝到卷軸裝、冊頁裝的變遷主要受載體材料和製作方式的制約,在此基礎上的書籍裝潢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從而達到了功能與審美的結合,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在清代藏書家孫從添的《藏書紀要》、葉德輝的《藏書十約》等書中,對書籍裝潢均有相應的概括。

給中國的典籍裝個潢   讓中國的根基更堅強

雖然我國古代對書籍裝潢藝術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總結,歷代的書籍裝潢敘述只是零篇斷章,但在中國悠久的書籍史上,大量的書籍生產與收藏為裝潢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基礎。從普通工匠到名家高手,直至帝王,對中國古代書籍裝潢藝術的發展均有重要貢獻。傳世的眾多實物展現了古代書籍裝潢工藝的豐富性與高度成熟,使書籍之美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

標識性

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