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右岸》:一部哀而不傷的鄂溫克族輓歌

《額爾古納河右岸》:一部哀而不傷的鄂溫克族輓歌

文丨袁媛(方塘傳媒編輯傳播中心編輯)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一部哀而不傷的鄂溫克族輓歌,是現代喧囂生活中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時代往事。小說將鄂溫克人從面臨俄國人侵佔祖先領地到日本人入侵再到新中國建立時期這三個階段發生的種種故事,透過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

小說中所展現的鄂溫克族部落的興起到衰敗,所反映的實質就是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程序中,他們被一步一步的淘汰,面臨著最痛苦的抉擇。曾經,那些喝著家鄉的水,吹著家鄉的風長大的人在面臨是否移居山下時,他們遲疑了,因為這代表著他們過往的生活到站了,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應該要到哪裡去,因為再好的地方對他們來說都如同飄搖的浮萍,那個地方沒有根。

書中有句話這樣寫到,“沒有路的時候,我們會迷路;路多了的時候,我們也會迷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到哪裡去。”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文明?什麼樣的路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路?現代文明真的是最先進的文明嗎?可是,我們的現代文明就是使得其他的文明走向末路從而讓自身強大嗎?這究竟是不是文明的進步?

《額爾古納河右岸》:一部哀而不傷的鄂溫克族輓歌

作者在另外一篇短文作品中《土著的落日》提到:“我們總是在撕裂一個鮮活生命的同時,又扮出慈善家的樣子,哀其不幸!我們心安理得地看著他們為著衣食而表演和展覽曾被我們戕害的藝術;我們剖開了他們的心,卻還要說這心不夠溫暖,滿是糟粕。這股瀰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難道不是人世間最深重的悽風苦雨嗎!”我想,這就是作者的回答,是作者內心最深的感觸。

在小說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在面對自然時是多麼的弱小和不堪一擊,雷電和猛獸的襲擊可以瞬間帶走一個人的生命,暴雨和大雪的到來會讓他們搭建的希楞柱(房屋)面臨被摧毀的危險,現代人類的開發使得馴鹿在帶到山下飼養時由於環境不適應失去了生命。可想而知,他們的部落繁衍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現代文明來襲的打擊。

總之,我們在感慨現代文明所帶給我們的無可比擬的進步時,也要知道被現代文明所打擊到的人類或事物是十分不易的,我們應以現代文明的方式竭盡全力去守護那份曾經,不論是有路還是無路。

一、哀而不傷的鄂溫克族輓歌

這篇作品一氣渾成,我作為讀者讀起來也是十分的酣暢淋漓,即使故事的主人公僅有那幾個,故事的發生地基本都在那片山林中,但是細膩的文筆,娓娓道來的故事,並不會讓你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另有一種韻味,衝擊著你的心靈。

本書以一位少數民族鄂溫克人最後一位年近九旬的酋長夫人的口吻,講述了這一神秘民族多年來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生活中發生的種種故事,跟著“她”的敘述,我們走進了最原始的大自然,認識了善良的鄂溫克族人,感受到了他們艱辛卻有滋有味的生活,彷彿跟著經歷了一場歷史的動盪與變遷。

透過對原始民族獨有的風俗習慣以及生活習性有聲有色的描繪,本書讓我們瞭解到原來現代世界之外還有如此別樣的部落存在。鄂溫克人十分信奉薩滿,在他們的信仰裡,薩滿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女主人公的伯父和弟媳婦都曾是薩滿。她的伯父有一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曾透過一些薩滿的儀式讓一個日本人腿上的傷口消失,而且還讓日本人的一匹久經戰場的戰馬奄奄一息,著實讓我感到驚奇。

女主人公的弟媳妮浩是本書中最讓我感動落淚的人物,最初的我僅是單純的認為她是一個擁有無上神力的人物,但沒想到這會成為她生活痛苦的來源。因為當妮浩為其他人提供幫助,救他人一命的時候,都是以失去自己的親生骨肉為代價,甚至有一個孩子還未出生來看看這個世界就在肚子裡死去了。她明明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是依舊會選擇去救別人,這種大愛讓身為讀者的我幾度落淚。

《額爾古納河右岸》:一部哀而不傷的鄂溫克族輓歌

鄂溫克人非常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態環境。雖然他們的生活在我看來十分艱苦,因為他們必須透過打獵用動物身上的皮毛與來山林的俄國安達換取必備的生活物資,在此期間還有可能會遇到兇狠的大熊,殘忍的狼群等等,尤其是馴鹿感染的那場瘟疫所帶來的悲劇更讓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始終充滿著危險與不確定性。但是,他們卻以自身微小的力量來對抗這些外力,堅強的面對那些災禍。

文中的女主人公一生經歷了兩次婚姻,但幸運的是,這兩段婚姻都是幸福的。雖然現代文明的發展改變了他們生活原本的樣子,但是這位女主人公到最後都沒有下山,因為她始終熱愛她曾經擁有的一切,離不開這些故事的發生地。

看完了整本書,書中鮮活的生命形象還有那些畫面:森林、馴鹿、河流以及山川,這些都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並且充滿了愛的力量和大自然的活力,這種溫暖將會伴隨一生。

二、喧囂時代下,一份樸實的寧靜

書中向我們展現了鄂溫克族百年的發展歷程,而他們正是最後一個遊牧民族,以打獵為生,以樹幹搭建房屋,與山林為伴,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帶著馴鹿遷徙,常年遊走在大自然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現代文明帶來的衝擊,森林伐木的出現,他們世代居住的地方失去了原有的樣子,馴鹿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但他們終究無法阻止這些情況的發生。

開篇第一句話作者就寫到,“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這一句話將我從熱鬧喧囂的都市生活中瞬間帶入到了這位老人所描繪的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中,好似你的身邊充盈著滿滿的新鮮的空氣,走進了一幅浪漫的畫卷之中。

書中描寫到,“太陽每天早晨都是紅著臉出來,晚上黃著臉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雲彩都不披。熾熱的陽光把河水給舔瘦了,向陽山坡的草地被曬得彎了腰了。”彷彿一切簡單的東西在作者的描繪下都變得生動跳躍起來,所以,當你鬱悶心煩之時,不妨吹吹風,看看雲,這片刻的寧靜將會帶給你無盡的安心。

《額爾古納河右岸》:一部哀而不傷的鄂溫克族輓歌

從前,鄂溫克人每天都會伴著天空中的月亮、星星度過黑夜,聽著清脆一樣的鹿鈴聲,欣賞著各種各樣的花草蝴蝶開始一天的充實生活。而我們,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感受著現代文明帶給我們的種種益處,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卻是被工業汙染所帶來的霧霾,並不是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有星星的天空,也很少看到美麗絢爛的蝴蝶飛舞。但我想我們每個人想要的幸福都不一樣。

故事的最後,雖然鄂溫克人過上了新時代的生活,從原始的遊牧文明步入了現代文明,但是鄂溫克族的傳統文化卻面臨著消失的命運。書中有一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主人公的孫女是部落的第一個大學生,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這位畫家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是年輕的她選擇在額爾古納河的支流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連同她那些絢麗的油彩,只因為在兩種文化中她無法找到真正適合於自己的位置。

所以怎樣在現代文明的洪流中保留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對現代文明的衝擊?這是所有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始終都相信科學,可是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人與自然有著如此緊密的關係時,我覺得有些事情的存在,也許是現在的我們無法解釋的,但這或許又不是迷信,而是一種讓人自然而然就有所敬畏的信仰而已。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這本小說的故事感興趣,如果你想短暫的逃離都市,不妨看一下這本書,讓你的靈魂飛向那片森林,走進大興安嶺,聽一聽那裡的聲音,那真的很震撼!

推薦書籍

書名:《額爾古納河右岸》

作者:遲子建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內容簡介: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遲子建所著的長篇小說,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著一支數百年前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而至,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他們信奉薩滿,逐馴鹿喜食物而搬遷、遊獵,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艱辛備嘗,人口式微。

他們在嚴寒、猛獸、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鐵蹄、“文革”的陰雲乃至種種現代文明的擠壓下求生存。他們有大愛,有大痛,有在命運面前的殊死抗爭,也有眼睜睜看著整個民族日漸衰落的萬般無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愛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獨特民風,一代又一代的生死傳奇,顯示了弱小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