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聖人之言——君子不器與小人樊須(孔子歧視農民嗎?)

《論語》中聖人之言——君子不器與小人樊須(孔子歧視農民嗎?)

聖人孔子

(宣告:本人有兩個網名:小豬笨笨和楊朱學派)

今日笨笨再獻拙文一篇,解析“君子不器”與“小人樊須”。

一、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有曰:“君子不器。”器物的特性就是具有專門用途。故一些人認為,孔子此言之意是:君子只要有思想、有道德即可,而不需要專業技能。

要想正確理解此言,先看一下孔子對子貢的評價“器也,胡璉也。”子貢最擅長經商和外交。孔子此言,是說子貢有專業的特長。但子貢絕非沒有思想和靈魂的行屍走肉。

並且,在儒家六藝中,就包括射、御和數。除了數學外,儒家還精通天文曆法。

在《論語·子路》篇中,亦有孔子之言:“君子使人也,器之。”即君子(執政者)用人,要讓他充分發揮專業技能。這說明儒家對技能並不輕視,反而十分重視。

除了有專業技能外,還道德,有思想和靈魂。

《論語·泰伯》有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如孔子在《周易·蠱卦》所言:“君子以振民育德。”振民:使民有思想,有志向;育德:使民有道德準繩。

這便是儒家大力興學的根本目的——啟民智,立民德。

由上可知,孔子主張君子不應像器物一樣,只有專門用途,而沒有思想和靈魂。而是即有專業技能,又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這也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即以中為用,不走極端。

二、小人哉,樊須

《論語·子路》篇記載,樊須向孔子請教如何種植。夫子曰:“吾不如老農。”弟子走後。孔子曰:“小人哉,樊須。”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中,講至此處時,稱孔子確實歧視農民。

《論語》中聖人之言——君子不器與小人樊須(孔子歧視農民嗎?)

易中天老師

正如笨笨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文中指出,《論語》中的小人主要有幾種含義:一是沒有原則,沒有道德操守之人;二是沒有理想,沒有志向之人。樊須請教孔子種植,並非道德淪喪。而是言其沒有理想和志向。

儒家弟子求學、修身,學有所成之後。主要有兩條人生軌跡:一是像張蒼一樣學為所用,出世為官;二是像曾子一樣治學授徒,傳承華夏文化。而不是學成之後,回家耕田。

與之類似的還有墨子。《墨子·魯問》記載:吳慮耕種於魯之南鄙。墨子勸其入世。並稱:“翟以為雖不耕而食,不織而衣者。功賢於耕織者也。”顯然,墨子此言並非歧視農民。因為他本人就是平民出身。墨子之意是農民只能解決自身的溫飽。只有不耕織的君子,才能一展宏圖,濟世救民。

故孔子所言之樊須,墨子所言之吳慮,皆是沒有理想,沒有志向之人。即使在今天,亦是如此。

2012年網上暴出一則新聞,一位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找不到理想工作,便回老家種地。父親為了激勵他,而服毒自殺。父親服毒自殺,亦非歧視農民,因為他自己就是農民。而是認為兒子沒有志向。

所謂“高顯尊貴,利天下之徑也。非仁者之所輕也”,“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只有高顯尊貴的君子,才能使“寒者有衣,飢者有食,勞者有息。”否則,即使才能勝過管仲十倍,也只能填飽自家人的肚子,只能獨善其身。

若斷章取義,將孔子之言視為歧視農民。那《論語·先進》中的言論又如何理解:“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吾從先進。”難道孔子在此時,又變成了敬重野人的平民,而歧視貴族的君子嗎?!

顯然,孔子並非歧視貴族。而是重視禮樂教化,而不是其出身。同理,孔子稱欲學種植的弟子樊須是小人,更非歧視農民。而是希望弟子們有理想,有志向。

以荀子的弟子張蒼為例,官至漢朝丞相,在其建議和支援之下,漢文帝廢除了秦朝的夷族連坐,烹煮車裂,扒皮抽筋等酷刑,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張蒼還制定天文立法,重修毀於秦火的《九章算術》。漢朝的文景之治,張蒼也功不可沒。兼濟天下,造福於民便是孔子所言之君子。假如張蒼求教荀子如何種植,荀子肯定不會鼓勵他回到家鄉,去耕那一畝三分地。同樣會批他沒有志向——小人哉,張蒼!

行文至此,相信易中天老師應該贊同我的觀點。否則他早就辭去廈門大學的教授之職,而回到老家種田去了。

《論語》中聖人之言——君子不器與小人樊須(孔子歧視農民嗎?)

易中天舉手贊同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