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讀讀陸游這首詞,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宋·陸游《木蘭花·立春日作》

歲月在沙漏中,緩緩流淌;光陰在檀香裡,嫋嫋燃盡。

紅塵陌上,我們都是光陰的過客,寄居在歲月的客棧裡。

沐過迴廊的風,淋過季節的雨,見證了歲月的無情,也懂得了生命的厚重。

很喜歡這首詞的最後兩句,“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立春日,讀讀陸游這首詞,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陸游寫這首詞時已四十七歲,在四川夔州任通判。

在此之前,他因主張北伐,得罪權貴,被貶出京師,後來在隆興府(江西南昌)任職期間,又遭人毀謗,被罷免了官職。

他在老家山陰閒居了四年,才重新被起用,然而“通判”這個職務離他北伐的夢想太遙遠,而四川夔州又在千里之外,壯志難酬,漂泊異鄉,心中的苦痛可想而知。

這首《木蘭花·立春日作》便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所寫,正因他的心情如此苦悶,所以更能突出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的豁達是多麼難能可貴。

立春日,讀讀陸游這首詞,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先來看看詞的上半闋,刻畫了一個流落他鄉,潦倒困頓,抑鬱愁苦的人物形象。

開頭兩句“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

極寫詞人淪落天涯,風塵僕僕的困境。

“三年”當然不是實數,詞人1169年底接到朝廷任命,但因身體不適,一直到了第二年五月才從出發,十月到達任所,寫這首詞時是1171年,滿打滿算也就一年多。

詞人之所以一開口就說三年,除了古人慣用的寫法外,也是為了凸顯時間的漫長。

而後一句的“青衫”則指代卑微的官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馬青衫溼”。

所以“三年”、“青衫”這兩個看似平常的詞語,實際道盡了詞人當時的艱難困苦。

立春日,讀讀陸游這首詞,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接著兩句“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很誇張,卻又很形象地突出出了詞人從身體到心理上的苦痛。

身似浮雲,漂泊不定;愁如春草,剗去還生,詞人看似很隨意地就地取景,卻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天涯遊子的離愁別恨。

上半闋從巴山道寫到西瀼渡頭、瞿塘關上,一步步靠近夔州,詞人的心情也在這移動的空間中逐步積澱、深沉,以致難以排遣。

雖未直接言情,但是字裡行間分明流淌著詞人的無限愁情。

而他在上半闋所流露出的愁情,恰恰反襯了下半闋的豁達心境。

立春日,讀讀陸游這首詞,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在下半闋中,詞人筆鋒一轉,開始描寫迎春的風俗。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這裡提到了立春的三個習俗,春酒、春盤和戴銀旛。

“春酒”通常是指能夠驅邪強身的屠蘇酒或者柏葉酒,寄託了古人長壽的美好願望。

“春盤”是指鮮嫩的瓜果蔬菜、餅鉺等,蘇軾在《浣溪沙》中也曾提及,

“蓼茸蒿筍試春盤”

“銀旛”是一種很像旗子的彩飾,宋朝士大夫有簪花的習俗,在立春日戴旛勝也不足為奇。

詞人連用三個代表著立春吉慶的意象,營造了迎春的氛圍。

但他又用“試”和“判”來綴連這些習俗,“醉倒”的狀態也讓人感受到了他是在借酒消愁,強顏歡笑。

寫到這裡,他的無奈沉痛之情已然達到了頂峰。

立春日,讀讀陸游這首詞,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但他最後並沒有順著這種沉悶的心情收束全詞,而是宕開一筆,“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在這世上,每個人,每一年都要長,這是連稚童都明白的道理,詞人卻鄭重其事地以此作結,看似簡單質樸的語言,卻畫龍點睛,展現了詞人的豁達胸襟,也提升了整首詞的境界。

全詞來看,上半闋描繪了一個潦倒困頓、壯志難酬的中年遊子,這個形象帶有很濃的悲劇色彩;但是下半闋卻描繪了一個很吉慶的迎春畫面,刻畫了一個頭戴銀旛、醉態可掬的喜劇人物。

看似截然不同的上下闋,卻銜接無縫,渾然一體,足見詞人筆力之高超。

立春日,讀讀陸游這首詞,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800多年

紅塵滾滾,人生漫漫,從繁華到落幕,從凋零到盛放,時間是永遠的旁觀者。

歲月雖無情卻也公平,“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餘生願做豁達之人,且隨緣,且自安,盡享這一世雨雪風煙。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