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這個月,兩個望眼欲穿的訊息傳來——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你會發現,越是老牌大導,越在死磕新的技術。

電影誕生100多年了,你依然看不到它的最終形態。

誰會想到,在十九世紀,觀眾還會因為銀幕上緩緩駛來的火車嚇得落荒而逃。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而如今,看場3D電影,感受迎面砸來的效果就像吃頓飯那麼稀鬆平常。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過去。

電影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從2D到3D……

未來呢?

是互動式,是全息投影,還是完全的浸入體驗?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我們樂見創新。

但每個新事物誕生之初往往伴隨著爭議,甚至被唾棄。

你會發現,回首百年,

每一次創新,每一場變革,都是固執與固執,瘋子與瘋子,傲慢與傲慢的偉大交鋒。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自1895年盧米埃兄弟把電影帶到觀眾面前,電影的創新就從未停止。

一開始的電影,由於技術有限,都是

無聲

的。

有背景音樂或是中間有字幕的默片,大多都是當時發行商為了吸引觀眾的伎倆。

直到1927年10月6日,

《爵士歌手》

橫空出世。

電影裡的人破天荒地開聲說話,彈奏的音樂竟然也能同步了。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儘管只有兩幕是聲畫同步,卻已經預示電影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這個劃時代的創新背後,卻是一場傾家蕩產的豪賭。

在有聲電影出現初期,人們就如《藝術家》裡,默片男主角喬治·瓦倫丁第一次看到有聲電影那樣嗤之以鼻。

什麼鬼

東西嘛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這段情景,代表了當時的默片藝術大師

卓別林

的態度。

因為擔心聲音會令觀眾分神,不去關注演員的表演和畫面的排程。

這明顯會對講求演員表演來拓展觀眾想象空間,已經形成自己一套藝術風格的默片造成嚴重威脅。

卓別林甚至公開發表《反“對白片”宣言》來diss有聲片——

默片是一種世界性的表達方式,而對話電影則必定會侷限於某種特定的語言和種族……

默劇是一切戲劇的基礎

影劇

的無聲形式則至關重要。如果不考慮其限制,

我認為有聲影片對於戲劇藝術來說的確是有價值,但只是附加品

。在短短20年裡,電影以默片藝術的形式去講述故事而發展繁榮,顯然是無法被取代的。

傲慢嗎?

確實。

因為當時

默片是標準,是唯一,也是權威。

而卓別林,更是權威中的權威。

但權威之下,還是有“瘋子”。

這次的“瘋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電影公司——

華納兄弟。

在《爵士歌手》之前,其實還有另外一部有聲電影,《唐璜》。

華納兄弟與西部電氣公司共同研發名為“維他風”(Vitaphone)的新機器,用於同步錄音、燒錄。

然後用提前錄製好的唱片和電影一起播放,就能做到聲畫同步,《唐璜》是第一個。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但由於並非所有影院都有放唱片的揚聲器,而且《唐璜》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音畫同步。

失敗,成了必然。

然而,高昂研發和拍攝成本,也把本來就窮的華納兄弟直接推向危機邊緣。

但既然都這樣了,不如就最後再瘋一把?

華納兄弟抱著破產的覺悟,再次加大投入,更新他們所有電影院的放映裝置。

同時再用公司史上最高的拍攝成本,製作出《爵士歌手》。

結果,你們也知道了。

不僅評論上大獲成功,收入500萬美元(翻了10倍),還定下了電影業至今也一直遵循的聲音標準。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一項創新的成功,帶來的是排山倒海的浪潮。

在《爵士歌手》之前,大家還對有聲電影嗤之以鼻;然而短短9年後,好萊塢默片的份額就只剩下5%。

瘋子與傲慢的交鋒,以瘋子一場豪賭的勝利告終。

從此,看電影的含義,不再僅僅是“看”電影。

1936年,卓別林的最後一部默片《摩登時代》上映,默片時代也正式落幕。

聲音的創新就如此針鋒相對,色彩的創新則更具戲劇性。

就在電影誕生沒多久,電影人就開始探索如何令電影變成“有色”。

一開始的方法非常簡單粗暴。

直接給每一個底片塗色。

電影魔術師

喬治·梅里愛

的工作室,就為了製作彩色電影,聘用了21位婦女給底片逐格手工上色。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短短十來分鐘或許還能應付,但後來隨著電影長度和片量的增加,更是出現了400人一起作業的大型色彩加工廠。

但這種手動上色明顯不科學,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有,其實就在梅里愛拍攝《月球旅行記》的同年,就已經有了。

但最初的彩色影片在2012年才被英國國家媒體博物館發現。

拍攝所用的膠片以紅藍綠三顏色一組,同時播放令其投射在銀幕上,就得出了下圖這樣的效果。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但無論是手工上色還是早期的三色投射,都複雜而繁瑣,效果也有著非常大的侷限(卡頓、顏色不自然、影片時間短等問題),探索之路仍在繼續。

電影真正從黑白過渡到彩色,就不得不提公認的史上第一部全綵色長片

《浮華世界》

但《浮華世界》的成片過程,就如導演

魯本·馬莫利安

所言:

“你能想到什麼不幸的事情,都在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發生過。”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主演老婆生孩子,助理剪輯師生孩子,演職人員生病不斷,沖印和錄音也都困難重重。

但當中最嚴重的,還是火災。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為了製作電影中這場最出彩的舞廳戲份,馬莫利安和助手花了好幾天才把剪輯做好,連帶色彩、蒙太奇和故事推進都順利搞定。

就在膠片已經剪輯好,被送進放映室沒多久……

火苗突然竄起。

膠片,也瞬息間化成了灰燼。

但抱著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決心,馬莫利安和助手們又重頭來過。

“沒錯,黑白電影的時代要到此為止了。”

這一次,固執,又成就了創新。

第三次電影創新革命的到來,可能不用Sir說大家都很熟悉了。

特效

最早期特效其實更趨向於在剪輯上下功夫。

無論是1927年《大都會》的漸變,還是1931年的《化身博士》的疊化,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技術貢獻。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 上《大都會》,下《化身博士》

然而在這樣不斷實驗的基礎上,特效更進一步,開始使用傳統模型。

最著名的,無疑是1933年的《金剛》。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在沒有計算機特效的當時,金剛是由各種不同的金屬拼裝而成的,外面則是塗了厚厚的橡膠,然後貼上兔子毛。

殊不知,這樣一個看起來醜醜的模型,就這樣敲開了特效的大門。

然而模型特效的巔峰之作出現在1968年。

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

為了追求真實,在製造模型之前電影團隊就花了大量時間諮詢NASA和飛機制造公司的技術人員。

就連每個部件的圖紙都是手繪的,美術組也因此不停歇地準備了足足兩年。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而這樣的執著,也為他贏得了唯一一座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到了1982年,一個科幻經典井噴的年份,《銀翼殺手》《E。T。外星人》……

但Sir要說的,是另一個里程碑,

《電子世界爭霸戰》

它首次在影片中使用了

電腦三維立體動畫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結果呢?

撲了。

開創了先河,卻沒得到主流認可。

在當時以手繪、模型特效為主導的好萊塢眼中:

電腦技術是一種作弊行為

你也聽到傲慢了吧。

但你聽到怕了嗎?

《電子世界爭霸戰》

被剝奪了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的提名資格

迪士尼也慫了。

直到1986年的《妙妙探》,才敢再涉足這一領域。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是的,又來了……

創造力又一次被時代的傲慢抹殺。

而只有傲慢,才有資格擊破傲慢。

讓數字特效技術真正突圍的名字,Sir打保票,你準認識。

1991年,第一次使用數字合成技術,完成角色的全部鏡頭處理。

業內人士只有感慨:“是他把電影技術提前帶入了21世紀。”

1997年,開創性地運用“動作捕捉技術”,重現著名災難場景。

狂掃奧斯卡11項,成就了全球影迷共同的羅曼史。

2009年,自主研發的3D攝影技術,構建了一個你從未想象過的奇幻世界。

從此以後。

銀幕和你之間,多了一副3D眼鏡。

但你和電影。

或者說,你和夢,更近了。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 《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阿凡達》

“失敗是一個選項,但畏懼不是。”

詹姆斯·卡梅隆

,片場上,是吹毛求疵的暴君導演;家庭裡,是一個不合格的丈夫。

在製片方眼中,他又是一個絕對偏執的燒錢機器。

況且是在當時。

電腦運算水準,遠遠比不過你手中的手機。

這也就註定著高昂的製作成本。

《終結者2》中三四分鐘特效所花的預算,近乎可以再拍一部電影。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卡梅隆曾坦誠地交代:“製片公司的高管們從不支援我。”

但也是屢次在質疑聲中,重新整理著成本紀錄。

並屢次在歡呼聲中,重新整理著票房紀錄。

卡梅隆的偶像喬治·盧卡斯,對他評價就兩個字。

瘋子。

憑空創造出一個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瘋子才能夠完成。我曾建立一個《星球大戰》的世界,卡梅隆現在做的這些是在挑戰我們這些前輩的成果。

一個不受現實歡迎的人,成就了一部部超越時代的經典。

在Sir的眼裡,卡梅隆太孤獨。

因為他只與未來賽跑。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 “我是世界之王!”

Sir說到這,你應該明白了。

電影的潮流,從來不是理所應當地跟隨時代而來。

而是這些“瘋子們”,推著時代向前。

缺的,絕不只是好創意。

而是在冷眼中背道而行的勇氣與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