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成語故事——八百孤寒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昔日秋風可破的蝸居小廬日後宏偉起來。

2003年,去九寨溝旅遊,中午在成都下的火車,安排在草堂賓館,導遊就不管了,說明天一早來車接,杜甫草堂就近在咫尺,而且出來是旅遊的,不是來住旅社的。於是相約草堂。

一個同行者有文物證,進去可以不要錢,我們幾個買了票。

只記得這麼多了,景點沒一點印象。看來還是錢重要,記得錢,別的感覺和其它的公園沒有什麼區別,沒有很大的特色,模糊的印象中有草堂和浣花溪,但那實在是加深不了印象。

寫完這個,上網搜草堂的有關文章,看能不能回憶起一些來,也算交了卷子,使“成語故事”和“成語析”能相互對應起來。

資料上說是文學史上的聖地,咱瞎好也算是爛充的文人,至少我沒感覺到,或者說當時沒有感覺到,要感覺就在前面寫了。記得到“天涯海角”,那裡路徑上安放的喇叭反覆播放著《請到天涯海角來》的輕音樂,現在記起那裡路徑上也安放著喇叭,但播放的啥,已沒了印象,絕不是杜甫的詩,大約也是歌曲一類的,那時大約還好奇樹叢裡怎麼有音樂聲,這一點就有點輸了。

杜甫草堂幾經修復,這是幾乎所有的能“儲存到現在”的古建築的命運,而且更讓人唏噓的是,主人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死了卻戴個嚇人的帽子。連共和國也未能免俗,是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又繼續在2006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佔地300多畝,那時就感覺這玩意的確不小,一個僅能棲身的草堂日後竟然這樣大的規模,在城市裡寸土寸金的地方(想來現在已成了成都的市區),背離了杜甫的初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佔這麼大的地方,沒有更大的土地為天下寒士建房子,不過,再想想,就是有地方又怎麼樣?寒士還是住不上,如今的房地產開發本就不是叫老百姓住的,臨浣花溪這樣的風水寶地,如要開發,那還不嚇死人的價格。

成都的另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就是諸葛亮的武侯祠,可惜那次沒時間能去,也許這一輩子不說去了。它佔地並不大,只有220餘畝,但有沒有草堂氣魄,咱沒有看,不敢妄加評。一個功蓋三分國、活著的時候權傾朝野的大臣,一個被稱為“詩史”、在世時窮困潦倒的文人都在身後留下了耀眼的光輝,不能不叫人覺得有點意思。

做為河南老鄉,我們的鞏縣他的老家是先生的出生地和歸葬地,但歷朝歷代紀念的不多,如今的杜甫故里是1962年修建的,少了些歷史的厚重,而且名氣與草堂比起來有很大的差別。1991年再次擴充也只有40畝,還是少了一些氣魄。唉!

補記:2019年春節去康百萬莊園,離杜甫陵園很近,但到門口好荒涼荒涼的,只有一個年輕人學生的模樣,就沒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