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回鋒收筆

美學大師宗白華在《美學散步》論及中國書法曾言:“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自文字的產生,書法藝術就應運而生,魏晉之後,逐漸走向成熟,各書體也逐漸完備。書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不論是古代的刀具所畫刻還是後來發展的筆墨所書寫,都是透過不同的筆法,以“線”來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法來呈現給大家的。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縱觀遊壽書法,其筆法呈現出剛柔相濟的特點。說她剛勁,主要是因為其書法受老師胡小石的影響。胡小石師承李瑞清,李瑞清作為“金石書派”的領軍人物,主張學習書法應尋求其根源,應從金文開始入手。胡小石受李瑞清影響,但是在學書這一觀點上,胡小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用筆之法,最主要的就是以線條展現出來,並把線條藝術落到實處,將真實可見的線條形態、方圓輕重在書法藝術中表現出來。胡小石書法,以方筆居多,硬瘦挺拔,骨力洞達,其放縱的長筆畫再加上提按波折,將書法藝術中灑脫奔放的氣韻表現出來。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遊壽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上學的時候,跟隨胡小石學習,非常喜歡胡小石的書法。在她回憶中曾說:“當時在課堂上,看到俊秀、豪放的各種板書心生嚮往……而我獨好胡小石板書,豪邁異卓。”遊壽早年的書法極大地受到胡小石的影響,與胡小石書法及其相似。作為“金石書派”重要傳人,她秉承師學,“求篆於金,求隸於石”,曾經親手臨摹《甲骨文前後編》,大量臨習鐘鼎銘文,其書法挺拔有力。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雖然受“金石書派”影響頗深,然而,作為一名女性書家,女性身上特有的柔媚,在遊壽書法中也有所表現,這也是遊壽書法區別於李瑞清、胡小石而有所突破的地方。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中國古典美學講究含蓄之美,書法的妙趣就在於多變、含蓄,一覽無餘,便毫無生趣。王羲之認為書法要有含蓄之美,他在評論別人書作中說過,各點畫之間有了意趣,作品就會表現出一種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奧妙。我們欣賞遊壽書法,亦有多變、含蓄之美。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像“篁”的最後一筆長橫、“琴”的撇捺、“人”、“不”的撇捺等,這些長線條,舒展卻有所收斂,不放到極致,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作品第二列的前四個字“深”、“林”、“人”、“不”,每個字都帶有撇畫,但是每個撇畫的處理又各自有其不同的特徵,收放有度,靈活多變。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遊壽師承“金石書派”受胡小石影響深刻,胡小石臨鐘鼎銘文,常以方筆所書,質樸雄強,挺拔瘦勁,但是在處理中,帶有起伏顫抖的習氣,略顯生硬做作。

遊壽臨寫金文,在運筆的過程中,極大的減弱了顫抖波折的筆法,將刻意的成分去掉,增加了隨意率性的東西。透過胡小石作品與遊壽作品的對比便可以明顯看出兩人的不同。從細節來看,兩幅作品同有“宮”字,胡小石的“宮”,筆畫刻意顫抖的成分非常明顯,尤其是兩條豎畫的書寫,頓挫感強烈,看起來氣息高古,有力量強,但卻極不自然。而遊壽的“宮”,筆畫較為圓轉,沒有明顯的顫抖痕跡,筆畫稍作停頓,將力度有所隱藏,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內在的筋骨之力,使人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只是單純的以雄強剛勁的風格作書,又會使人覺得索然無味,遊壽又在臨寫中加入帖的成分,在瘦勁生澀的點畫中,加入圓潤的筆畫,剛中有柔,有血有肉,剛柔相濟。有學者評遊壽點畫:“瘦處如鐵,腴處如玉”。就連執筆方法,也繼承了何紹基、李瑞清一脈相承的“迴腕法”,“迴腕法”執筆,必須要求內在力量充足,利用枯澀的筆法,富有節奏感的線條,表現出濃郁的金石氣息。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

遊壽書法中的筆法,在學習碑派書法剛硬粗野的基礎上,將女性特有的陰柔融會貫通,加入其柔情俏麗的一面,達到了男性書家所達不到的新境界。將剛勁與柔情這兩種相互對立的審美融於一體,渾然天成,形成一種內在的具有表現意義的張力。

聊一聊:遊壽書法中剛柔相濟的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