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生最痛恨之人是誰?屯田避禍實為無奈,諸葛亮早已預料結局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姜維在洮陽、侯和之戰中又一次遭遇慘敗,不僅前方軍事行動接連受挫,後方又遭遇了嚴重問題。原來,此時的蜀漢政權已經腐敗透頂,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把持朝政。這個黃皓的生年不詳,他何時入宮不得而知。

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如果劉禪沒有“親小人”的事實,諸葛亮應該不會這麼寫。無論當時諸葛亮所說的“小人”是否就是指黃皓,劉禪寵信他而誤國都是板上釘釘事實。

姜維欲殺黃皓不成,擔心打蛇不成反被蛇咬,不敢留在成都,郤正建議姜維:“隴西有一去處,名曰沓中,此地極其肥壯。將軍何不效武侯屯田之事,奏知天子,前去沓中屯田?一者,得麥熟以助軍實;二者,可以盡圖隴右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視漢中;四者,將軍在外掌握兵權,人不能圖,可以避禍:此乃保國安身之策也,宜早行之。”

姜維一生最痛恨之人是誰?屯田避禍實為無奈,諸葛亮早已預料結局

演義裡郤正建議姜維的話,並不見於正史,沓中屯田極有可能是姜維自己的主意。當然,郤正話本身是有道理的,沓中屯田除了獲得糧食和避禍外,尋找機會蠶食隴右諸郡,應該是重要目的之一。如果僅僅是避禍,只要掌握重兵,即使去漢中,黃皓也奈何不了姜維。

姜維一生最痛恨之人是誰?屯田避禍實為無奈,諸葛亮早已預料結局

那麼,沓中有沒有屯田的條件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沓中的位置。關於沓中的位置,大致有兩種說法:第一說法是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第二種說法是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和迭部縣一帶。據甘肅省相關文獻記載,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姜維在洮陽被鄧艾打敗後率部退居沓中,其中明確標註沓中位於舟曲縣以西與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以南一帶。經相關學者及地方工作人員多次實地考察、考證,最終得出了一個較為統一的結論:沓中位於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東部與舟曲縣西部。其中,姜維駐兵屯田的核心位置就在舟曲縣西部的大峪鄉與武坪鄉兩地。

姜維一生最痛恨之人是誰?屯田避禍實為無奈,諸葛亮早已預料結局

從圖上看,舟曲一帶地形多山,這裡是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173米到4504米之間,但白龍江谷地海拔較低,在1200米左右。大峪溝內地勢開闊平坦,又有上萬畝肥田沃土,既適合駐軍,又便於屯田儲糧。迄今為止,大峪鄉境內仍留有大量的古遺蹟,皆為姜維駐軍時命士兵們開鑿挖掘的巖洞、古堡及縱橫交錯的地下通道。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沓中的氣候條件,主要是降水量和溫度帶。

姜維一生最痛恨之人是誰?屯田避禍實為無奈,諸葛亮早已預料結局

從降水量上看,這裡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間,降水量雖少於漢中,但在甘肅省屬於降水條件最好的地區。

姜維一生最痛恨之人是誰?屯田避禍實為無奈,諸葛亮早已預料結局

從溫度帶上看,這裡屬於暖溫帶、亞熱帶和青藏高原區過渡地帶,其熱量條件受當地的地形影響很大。總之,沓中位於天然峽谷型盆地中,地勢相對較低,熱量較為豐富,雨水充足,加上白龍江可以提供灌溉水源,確實是一處非常適合駐兵屯田好去處。小麥較為耐旱,完全可以在這裡種植。當時,除了此兩處核心地域之外,姜維還在屯守期間命士兵們沿白龍江兩岸的桑巴、洛大、麻牙等多地開墾拓荒、廣種小麥。

姜維一生最痛恨之人是誰?屯田避禍實為無奈,諸葛亮早已預料結局

沓中一方面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另一方面還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連線秦蜀之間的陰平古道,就正好從沓中地區穿過。另外,漢中跟沓中不是很遠,擁有不少的天然屏障跟防守要塞,而沓中還有一條大峪溝橫跨白龍江,其進入的地方狹小陡斜,建立防禦工事後,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而峪谷口又坐立在西山頂部,站在那裡可一眺幾十裡,把四周的動靜觀察的一清二楚。所以,姜維選擇屯駐沓中,除了避難與防禦戰略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自沓中走陰平道,繞過曹魏重軍防禦的雍州地區,直接西圖涼州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舟曲全縣也只有耕地14萬畝多一點,可以想象,受制於地形,更大面積的開荒是非常困難的。更要命的是,姜維剛剛收完糧食,魏國滅蜀之戰已然打響,他的剋星鄧艾率三萬大軍向甘肅臨洮邁進,即將全面壓制姜維所部。當然,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