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因為“平臺”而閃耀(值得細看)

你有沒有試過站在市中心的天橋上看行人?記得剛下海做銷售的時候,常吃閉門羹,慢慢有點兒害怕拜訪一些單位的領導,為了克服這種心理,就去市中心的天橋上看過往的行人:有的面無表情行色匆匆、有的打著電話哭哭啼啼、有的三五成群歡聲笑語、有的一臉嚴肅龍行虎步、也有成人嬉皮笑臉蹦蹦跳跳……過往的行人除偶有熟人相遇寒暄幾句,基本誰也不會多看誰一眼,哪怕其中不乏政府的某長、企業的某總等等,誰又認你是誰呢?為什麼去到單位的見這些人可能會門難進、臉難看?身份,無它!

“身份”是什麼?一個大家非常熟悉、都覺得理解而又說不清的名詞。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是一種身份動物,從而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而在社會中身份是一種位置,這個位置在不同背景下是不同的,比如你在學校是老師,在家裡是父親、兒子等等,身份是自我和他人的一種認可和認同;社會身份的建立過程是極其艱難的,比如你只有完成了本科學業你才有了本科生的身份、你拿到了教師資格證有學校聘用你你才有教師的身份。因此在社會中身份對人而言是某種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人之所以追逐名利,其實也是受一種“身份”的驅使,沒有身份是一件可怕的事,比如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為了獲得認可不得不“捐門檻”、阿Q連姓“趙”都不可能。我們再來認識兩個人:

一是孔子高度評價的管仲:“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出自《論語·憲問》)

“身份”因為“平臺”而閃耀(值得細看)

二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楚國換回的百里奚。他在主持泰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天的甘肅、寧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身份”因為“平臺”而閃耀(值得細看)

我們高度評價管仲、百里奚,說他們是歷史名相,這就是他們的身份。但你想過沒有,要不是齊桓公寬宏大量,聽從鮑叔牙的建議不僅沒殺了管仲而且重用他;要不是秦穆公求賢若渴,百里奚只是在楚國養牛而已。是齊桓公、秦穆公提供了平臺,管仲、百里奚成就了齊桓公、秦穆公的霸業;同時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要不是因為平臺他倆可能什麼都不是。這麼說,可能有人不認可,更認同管仲、百里奚的能力,那我們再看一個《戰國策》的故事:

齊國宰相田嬰,因齊威王不喜歡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築城。人們紛紛勸阻。田嬰下令門下掌管通報傳達之吏不得被門客說通。這時,齊國有個人請求只說三個字,多一個字,寧肯受滾湯烹煮之刑。田嬰於是請他進來。這個人小步快走向前施禮說:“海大魚”然後,回頭就跑。田嬰說:“你這話外有話”,那人說:“我不敢以死為兒戲,不敢再說話了。”田嬰說:“恕你無罪,說吧!”客人這才回答道:“你沒聽說過海里的大魚嗎?漁網捕不了它,魚鉤釣不了它,如果游到了淺灘,失掉了它賴以生存的水,螞蟻都可以任意啃食它。現在齊國也就也是您的水,您有齊國的庇護,為什麼還要在薛地築成呢?失掉了齊國,即使是把薛地的城牆築到天一般高,還是無益。”田嬰說了聲好,於是停止薛城建設。很明顯,田嬰的長處是治理齊國,以齊國為依託,齊宣王也不會把他怎麼樣。反之,到了薛地,地小人少,無法施展拳腳,那便處在任人宰割的地步。

在現實中何嘗不是如此?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社會實驗:一名男子在地鐵口,用小提琴演奏巴赫的幾首曲子,並在身邊放了一頂帽子,以示乞討。在接下來的將近一個小時裡,大約有兩千人經過,但只有6個人停下來聽了一下,最終只有20個人給了錢就離開了,他總共收到了32美元;但沒人知道這位賣藝的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夏·貝爾,他演奏的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作品,用的是一把叄百多萬美元的小提琴。就在兩天前,他在一家劇院演出,門票高達200美元一張還一票難求。

從上面這個社會實驗你又想到了什麼?可在很多單位,有些人一旦做出了成績就傲氣沖天,目中無人,認為單位離不開自己,甚至要挾領導,當其離開後才發現單位依然好好的而自己尷尬了。有些單位的某長四處指導非其專業的工作,聽者奉為“至理名言”,而退休或者離職後感嘆人走茶涼。有人說這是: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那是太拿自己當根茐了吧,遠到不了說龍話虎的境地。你能在單位幹出成績,是平臺給了你展現的機會,當然你如果真有龍虎之能,那你就引領一個行業,成為行業的領導者,那麼你的平臺則是行業,而不再限於你所在的單位,像我們熟知的鐘南山院士,我想能準確說出其工作單位的人並不多;如果做不到,就更不要將平臺的賦能錯當自己的實力。

最後用老子本章的話作個總結:魚不可脫於淵。魚是你,更是你的身份,淵是平臺,為你賦能。

………………………………

《帛書老子》第三十六章原文、註釋

【原文】《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註釋】

“將欲”:將然也。

“必固”:必然也。

“微明”:造化有訊息盈虛運,人事有吉凶倚伏之理,故物將欲去彼者,必其已嘗如此者也。將然者雖未形,已然者則可見。能據其已然,而逆見其將然,則雖若幽隱,而實至明白矣。

“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勢重者人主之淵也,臣者勢重之魚也。魚失淵而不可復得也,人主失其勢重於臣,而不可復收也,古之人難正言,故託之於魚。賞罰者乃君之利器。

………………………………

個人原創,用不一樣的視角解讀經典!

《帛書老子校注》《道德經》第三十六章感悟、原文、註釋!

(歡迎發表你的觀點!如果贊同我的說法,

歡迎關注、點贊、轉發的幸福一輩子)

………………………………

“身份”因為“平臺”而閃耀(值得細看)

(文中圖片源自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