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位居中原大地的睢陽也就是今天河南商丘睢陽,在唐代時有著非比尋常的戰略地位,史書中在介紹睢陽時寫到

“睢陽據江淮之上游,為汴洛之後勁,南控江淮,北臨河濟,彭城居其左,汴京建於右,形勝聯絡,是以保障江南,襟喉關陝,為大河南北之要道”。

因此這裡也就得到了

“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

的名號。公元775年正月,安史叛軍為了南下控制江淮、江漢地區同時切斷唐朝中央政府的錢糧來源,調集十三萬大軍攻打睢陽,一場慘烈的戰鬥即將在這裡打響。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在之前的文章中嘿小鼬提到,張巡作為一個小小的縣令,在安史之亂中始終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聯絡在雍丘和寧陵擊敗叛軍,正當十三萬叛軍浩浩蕩蕩向睢陽來之時,身處寧陵的張巡已經收到了睢陽太守許遠求援的訊息。深知睢陽不可有失的張巡,立即決定留下少部分人鎮守寧陵,自己親率三千士卒支援睢陽。可是就算有了張巡的支援睢陽城內的可戰之兵也不過六千餘人,與叛軍十三萬之眾有著二十餘倍的差距,面對這樣的差距張巡又將如何應對呢。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面對城外一眼望不到頭的叛軍,張巡絲毫沒有慌張而是鼓勵身邊計程車卒只要齊心協力定能擊敗敵人。面對叛軍一次又一次的攻城,張巡身先士卒,奮力拼殺最多的時候一天便戰鬥二十餘次,在最初和安史叛軍戰鬥的十幾天內就取得了

“擒賊將六十餘人,殺士卒二萬餘”

的輝煌戰果。叛軍眼看連日猛攻無效加之西線潼關告急只能暫時撤離睢陽。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當年三月安史叛軍再次兵臨城下,張巡考慮畢竟雙方兵力懸殊不可一味力敵,當城外叛軍叫陣之時,張巡安排少量精銳出城麻痺敵人,等待叛軍稍有鬆懈張巡便率眾人殺出最終

“賊乃大潰, 斬將三十餘人,殺士卒三千餘人,逐之數十里”

。不甘心失敗的安史叛軍次日捲土重來張巡再次領兵出戰

“晝夜數十合,屢摧其鋒,而賊攻圍不輟”

。由於張巡指揮得當再加之守城將士各個勇猛作戰,安史叛軍久久不能攻佔睢陽。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時間來到五月,安史叛軍再次調遣大量人馬圍攻睢陽,同時為了斷絕守城唐軍的糧食,他們將城外新成熟的麥子全部收割一空。面對這空前嚴峻的局面,張巡為了疲累敵人,他命士卒每到夜裡便豎起戰旗擂響戰鼓擺出一幅要進攻的架勢,而叛軍聽到鼓聲也誤以為唐軍要在夜裡出城作戰急忙準備,可是忙了一夜卻沒有看見唐軍的影子。叛軍的主將尹子奇便讓士卒回去休息,正當此時張巡看準戰機,命令手下兩名部將各帶五十名騎兵突襲叛軍營寨,疲憊的叛軍慌亂之中毫無招架之力,此戰唐軍斬殺敵將五十餘人,敵兵五千多人。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當年七月睢陽城內的形勢越發艱難,這其中糧草短缺便是最令張巡頭疼的一件事情。當時守城計程車兵每人每日只能分到一勺粟米,史書記載張巡和守城的眾將士只能

“吃木皮,煮紙而食”

,許多人都因為飢餓而死,剩下的人也都無力作戰。面對這樣的情況張巡只能派人冒死出城求援,可是當時駐守臨淮(今安徽灑縣)和駐紮彭城(今江蘇徐州市)的唐軍求,但是他們卻以各種理由推脫。叛軍在得知睢陽內無餘糧外無救援的情況下,更是加緊猛攻,但是就是這樣守城唐軍依然的鬥志昂揚,多次打退敵軍進攻。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公元775年十月,睢陽城能記憶體活下來的唐軍將士只有四百餘人,他們大多已經無力再戰,此時有人向張巡建議放棄睢陽向東突圍,可是張巡卻拒絕了這一在當時唯一可以保住性命的提議,他對守城的將士說道:

“睢陽為江淮保障也,若棄之,賊乘勝鼓而南,江淮必亡。”

將士們也被張巡的視死如歸的志向所感染,決意與睢陽城共存亡。十月九日叛軍再次攻城,張巡和他手下的四百勇士也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站,雖然大家依然在奮力搏殺,但已無回天之力。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張巡預感到睢陽城即將陷落,他先是向西叩拜,接著悲憤地說到:“我們力量已經用盡了,睢陽城再也保不著了。活著我們沒有守著城池,報效國家,死後成為厲鬼,也要掃除逆賊。”隨著睢陽城被攻破,張巡及其手下三十餘人被俘面對叛軍的招降,張巡昂首挺立破口大罵

“吾欲氣吞逆賊,顧力屈耳”

,張巡最終被殘忍殺害。在他殉國後三日,新任命的河南軍節度使張鎬率軍趕到,大敗叛軍隨即收復睢陽,其實張巡不知道在睢陽城陷落前一個月,長安光復;陷後十日,洛陽光復,安史的主力隊伍倉惶北渡。至此,東西方戰局告一段落。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張巡以數千人的戰力,先後堅守雍丘、寧陵、睢陽牽制十幾萬安史叛軍,特別是睢陽之戰張巡領兵堅守十個多月,期間大小戰鬥四百餘場,斬殺敵將三百餘人士卒更是無數。張巡憑藉著他的堅守粉碎了叛軍南下江淮,奪取李唐王朝物資基地的企圖,從而保全了江淮,有力地支援了北、西線戰場和襄鄧戰場,為唐朝準備新的反攻贏得了時間,對扭轉整個戰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在張巡殉國之後唐肅宗後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張巡繪像於凌煙閣。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賜張巡等五位睢陽殉國的將領為國公,立五國公廟。

為國死戰的唐朝名將——張巡(下)

即使到了明代睢陽民間依然流傳著張巡當年的事蹟,唐代大文豪韓愈為了紀念張巡特地寫下了一篇名為《張中丞傳後敘》的文章,在其中韓愈寫到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可以說張巡是一位與岳飛、文天祥相比也毫不遜色的忠臣義士,千百年來他也早已成為人們所崇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