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書學思想是書家經過反覆的書學實踐而產生的,受書家所處的文化潮流和時代背景影響,同時也是書家形成藝術風格的重要內因。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鄧石如壯歲遊歷山水之間,結交眾多文人雅士與政客,受到不同人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學思想體系,而篆書又是鄧石如書法的最高成就。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的探析其篆書藝術形成的內因,筆者全面地分析鄧石如的書學思想,並分別從鄧石如提出的兩個書法理論“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和“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作出闡述,至今這兩種理論仍被書界所重,甚至對畫界的意義也相當深遠。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45是在闡述書法藝術理論的疏密、虛實對比。是指書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字形筆畫的實密之處,還要注意到字畫間及行間的疏處。“疏”是指空白的地方可以跑馬,是相對於書法結構空間而言的;“密”是指書法結字密集之處連風都無法透過,實際上是對書法筆畫的渾厚穩重來講的。這種疏密、虛實的對比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鄧石如提出的“疏能走馬,密不透風”的書學思想,實質點出了書法藝術創作中結構佈局的關鍵並創造藝術價值的審美價值,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書風,這在他的篆書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筆者從鄧石如篆書的傳世作品中選擇“曰、式、是、怪、張、學、取、拂”等幾個字,來展現鄧石如“疏能走馬,密不透風”46這一理念。

1、

上疏下密

以“曰”為例,將兩側的線條延長,能明顯地看到上面部分為疏處,下面部分為密處,上下疏密對比非常明顯,卻不失字型的自然變化。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2、

左下方留空

以“足”和“是”為例,不難看出字型書寫緊湊,右側筆畫線條延伸,左面部分空白,表現張弛有度,有疏有密,字型結構和諧。

3、

正下方留空

以“具”和“張”為例,兩個字均是左右兩側線條延伸,正下方留空,字型修長,對比變化明顯。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4、

上密下疏

以“學”,“取”,“帶”為例,可以看出它們都是上密下疏的結字特點,但每個字的留白又略有不同。“學”字正下方留空,卻被一條線將白地二等分;“取”字下方也留有白地,卻被線條三等分。無論字型的留白是幾等分,都不是絕對的平分,鄧石如利用線條打破對稱卻又保持字型結構的均衡。“帶”字留空與“學”和“取”二字大不相同,為不規則留空,自然下筆,將疏密之處表現得淋漓盡致。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計白當黑”是書法的一種術語,意思是指字型的結構和佈局需要有疏與密、虛與實的對比之感,提高藝術情趣的手法。是將意到筆不到的神韻具體化。鄧石如提出“計白當黑”的理論,不僅僅是以常見的手法強調空白,而實質上是在要求書法創作時留白的地方與黑的地方一樣應該得到高度重視,而且與他的“疏能走馬,密不透風”的理念相得益彰。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計白當黑”的理論是清代的書法大家鄧石如提出來的,後被人們視為中國書法結構及章法的一條基本規則。這則理論的出處源自包世臣的《藝舟雙楫》:“是年又受法於懷寧鄧石如完白,曰:‘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鄧石如所強調的該理論是要注重筆畫與留白之間的佈局關係,其實“計白當黑”理論的解析在上文“疏能走馬,密不透風”的理論中有所提及。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關於白與黑的論述,可以追溯到老子。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八章中寫道: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意思是指領會自身的本性潔白,卻堅守著自身的黑暗,將成為天下的正規化。此話雖有白、黑的對比,實則暗含為人處世的哲學道理。而鄧石如在書學中提出“計白以當黑”的理論,不僅僅是為了書法藝術的結構佈局美觀,也是在強調書學與做人的辯證關係。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聊一聊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白與黑本義為顏色的對比,更深層的含義則為哲學中的虛與實關係。虛,即道家之為“道”,儒家之為“天”。“天之道,虛其無形。”道家認為詩人眼中的世界是一種虛無之境,而一切實物都來自這虛空。拿到書法中來說,黑代表實,白代表虛。書法的形態美和結構美都來自所謂虛的白。以鄧石如的篆書作為例子,他的作品中的字型結構都應用著疏與密、虛與實的規律,黑色粗重的線條躍然於白紙之上,疏密結合,白黑呼應,虛虛實實,呈現書法的美境,因此鄧石如以篆書為趣,以篆書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