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失敗,教會孩子用積極歸因,引導孩子對失敗進行反擊

那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坦然接受失敗,學會與失敗共處呢?在這一點上家長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歸因和再接再厲,什麼是歸因?就是歸結原因。關於這一點,家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我們先來看一下第1個方面,

你要教會孩子用積極歸因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心理學著作《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中有強調。他說當我們把糟糕的經歷歸因為永久性、普遍性和個人化的時候,那麼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悲觀的思維方式。

於是他提出了“習得性樂觀”,這一個概念就是幫助孩子把挫折歸因為暫時性、特殊性和非個人化。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挫折中學會樂觀的思維方式,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從挫折中走出來,讓他們有所收穫。

這樣講啊,可能大家覺得很難理解,咱們來舉個例子吧。你比如說你的兒子在幼兒園裡面尿床了。難過地回到家的時候還在哭,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嘗試用馬丁塞利格曼的方式來安慰他。

你可以說寶貝,你看你現在三歲半了,雖然有時候還尿床,但是等你再大一點就不會尿床了。大家發現了沒有?透過這種方式強調暫時性,你尿床不是永久性的,你只是暫時的會尿床,以後就不會了,它會給到孩子極大的安慰。

然後你可以再說你說而且你一直表現得很好,只是偶爾不小心尿了一次對不對?你看透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強調尿床的特殊性,你不是每天都尿床,你只是偶爾這也會給了孩子很大的安慰。

那接著你還可以問他,你說在幼兒園裡面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也會尿床嗎?你看透過這種方式強調非個人化,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會尿床,其他小朋友也會。給到孩子非常大的安慰,這個時候你的孩子可能會說昨天明明也尿床了,你看當他這樣講的時候就是一個極大的安慰,所以過程中我們使用了賽利格曼提出的“習得性樂觀”這個概念。

我們用積極的歸因降低了挫敗感對孩子的影響,幫助孩子,所以這個方式值得我們去嘗試。好,再來看第2個方面,我們可以

引導孩子對失敗進行反擊

。就是當孩子遭遇失敗的時候,你要引導孩子學會總結和思考,要向失敗發起反攻。

比如說你可以引導孩子獨自去想方法,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解決方案都沒有問題。咱們還是以拼圖為例,你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那我為什麼沒有成功呢?是不是我忽視了其中的某一個細節,如果我換一種方式會不會更好呢?

你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引導方式,那如果發現難度對孩子來說確實有點大,我們也可以在關鍵的一兩步上稍微的提示一下。只要你在不斷地給孩子輸入資訊,那麼最終他就一定可以品嚐到成功的果實。

再次啊,我們可以讓孩子明白,沒有任何一種成功能夠輕易得來,多數人並不是被困難打敗,而是被想象中的失敗給嚇退。最後啊,請大家代我向你的孩子傳遞一句話,這句話的內容是:你經歷的失敗,不是因為你不夠好,恰恰他證明了你一直在努力。

戰勝失敗,教會孩子用積極歸因,引導孩子對失敗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