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

《道德經》往而不害中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

“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大道無處不在,但人們卻看不到、聽不到它。大道就像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沒有華麗的外表,既不會引誘外物,也不會被外物引誘。“大象”是從大處著眼,所以能夠“天下往”。“往而不害”,向前一直去,在完全無害的情況下,永遠都會平安,永遠都是太平。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

“樂與餌”指流行的仁義禮法之治,“過客”指一般的執政者,但還不是指最高統治者。老子在本章裡警誡那些執政的官員們不要沉湎於聲色美食之中,應該歸附於自然質樸的大道,才能保持社會的安定與發展。統治集團縱情聲色,不理政事,這是在春秋末年帶有普遍性的現象。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使人民群眾遭受嚴重的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統治者荒於朝政,根本不關心人民群眾的死活。老子對於當時這種狀況極為清楚,他這章裡所說的話,表明他為老百姓的安危生存而憂慮的歷史責任感。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

人生如夢,人生就是一臺戲,不可認假為真,更不可抱假棄真。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的真正意義就在於“借假修真”。假肉身這個四大假合之體,求證自己本性之真,終而達到性命圓成,修假成真,與天合一。故前輩告誡曰:“人身難得今已得,此生不修待何時?”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

大道的作用就是可以讓人們投向它而不相侵害,使人們生活安定,關係和睦。得到之人與大道同在,他們具有大道的一切特徵,人們心甘情願歸順於他。但此是歸附於自然質樸的大道。只有順應大道才能實現國家大治和人民安定。

世俗社會,猶如一個大染缸。修真者大都混跡世俗,身處物慾橫流的汙泥濁水中,七情六慾的干擾尤為劇烈,身心時刻被物慾所薰染。如何正確對待世俗,居俗而不染俗,在塵中而脫塵,像蓮藕那樣的風骨,深植於汙泥而不被汙染,反而從中吸取營養,一支獨秀,潔白無瑕。蓮藕心空,故處汙泥而不染。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

人若心空,即不染濁流。修真者身邊隨時都有陰邪濁流的影響,但不能為外界所動,不被“樂與餌”的華表所引誘,不為世俗邪惡勢力所動搖,不為酒色財氣、名利是非所眩惑,正直無邪,心淨如水,志堅如鋼,必然能到達既定的大目標。

舍不下塵緣牽絆,做不了僧人,看不開名利是非,做不了道士。紅塵千丈,不願沾惹,青竹閒水,又無立足之地。天下廣廈萬千,哪有茅屋半尺之簷,借我躲一夜風雨?一種為了讓自己滿足的道德不足以稱作道德,比如救一個人,你如果是抱著救人能帶給自己道德感而去救,那不是道德,那僅僅是一種隱性的名利。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

人生雖有數十載,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卻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所以不要被眼前一時的名利所誘惑,不要只貪圖一時的快樂,而是要回歸本心,迴歸大道,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存在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才能不被外物所擾,才能做最真實的自己。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二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