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之前我們給大家介紹了大英博物館的宋代瓷器,大家喜歡嗎?今天我們再給大家介紹一件造型非常神奇的唐代瓷器,別看它站都站不起來,還裝著“假肢”,可它的裝飾卻極其精美,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它叫

唐白釉獅首來通杯

,高9cm,直徑10cm。別看它裝飾這麼精緻,杯壁卻是意外地薄,呈八稜形。杯子的把手是鑲嵌在嵌版上一隻獅子頭,它有兩隻前腿(右腳抬起),張開的嘴,捲曲的舌頭和尖尖的耳朵。其餘的七塊嵌板分別裝飾著穿著中亞服飾的人物紋飾,配著串珠和圓環等裝飾。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唐 白釉獸首來通杯丨大英博物館藏

來通杯是音譯詞,英文為“rhyton”,就是有液體流出或者連通的杯子,而且造型大多被做成獸角形,一般有底端開口或假開口兩種,取材於金銀器,在當時是非常高階的產品。

這麼說大家可能還沒啥概念,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吧,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那件何家村窖藏的獸首瑪瑙杯,它就是典型的來通杯,不管怎麼看它都不是凡品吧!

有意思的是它的獸首部分,角是羚羊的角,可是面部確實牛的樣子,可能是當時的工匠想雕刻成羚羊形,卻對題材生疏,就參考了自己最熟悉的牛的樣子。這件杯子是可以開口的,底端獸首的口鼻處裝有類似籠嘴狀的金帽,能夠卸下,內部有流。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唐 鑲金獸首瑪瑙杯丨何家村窖藏

它具體的用途是幹嘛的呢?

喝酒的,當時作為酒器來使用。

我們在當時的一些古墓中發現了它的使用場景。1999年在山西太原發現了一座隋代古墓,墓主人叫虞弘,稽胡族人,是北魏到隋朝時期的著名外交家。

他的墓帶有非常明顯的胡風,在漢白玉的石槨上雕刻著人物服飾、器皿、樂器、舞蹈內容以及花草樹木,均取材於波斯和中亞諸國,有些畫面有明顯的祆教內容。在這裡便找到了類似來通杯的使用場景,一大漢敞胸裸背,坐在鑲有花邊的圓毯上,手握角形器,悠閒自得,暢快飲酒。這說明來通杯在唐代以前便在中國出現了。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除了使用場景,來通杯還代表著富貴。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北齊石刻上還有更加形象的來通杯資料,一群胡人在葡萄架下飲酒,他們穿著華麗,手持來通杯,看上去用底部的口來飲用。在陝西的李壽墓的石刻中,還有仕女手持牛首來通杯。這些圖都刻畫精緻,場景華麗,人物造型相當富貴。因此,在當時人眼裡,來通杯往往都是和當時富貴奢華的生活相連。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北齊石刻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陝西李壽墓石刻

如今能發現當時各種材質的來通杯,也說明來通杯的流行程度,除了有玉石的,金銀的,還有瑪瑙的。這和當時“哈胡”有很大的關係,胡風文化在那時候一直被視為“潮”的代名詞,就拿胡旋舞來說,在當時風靡一時,安祿山更是憑藉胡風物把唐玄宗和楊貴妃迷得神魂顛倒的。所以胡人帶來的來通杯也被視為高階的進口貨,深受貴族所喜。

而陶瓷材質的來通杯的出現,極大的滿足當時貴族的需求,除了我們開始介紹的那隻白瓷來通杯以外,還有其他窯口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便藏有三彩和青瓷材質的來通杯,卡佩洛曾經也藏有一隻類似的青瓷來通杯。在國內的很多貴族墓裡,也發現過一些三彩來通杯,比如西安南郊唐墓中出土了一隻三彩的來通杯,湖北鄖縣唐李徽墓中也有發現一隻三彩來通杯。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青瓷獸首來通杯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三彩來通杯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青釉獸首來通杯丨卡佩羅舊藏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三彩來通杯丨波士頓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三彩鴨形來通杯丨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藏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三彩龍形來通杯

紐約蘇富比 成交價 51。6萬美金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湖北鄖縣唐李徽墓三彩來通杯

來通杯在西方很早就出現了,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甚至更久。自青銅時代,這種圓錐形的酒具就已經出現在了愛琴海、近東、中東、波斯等地,在克里特島的米諾斯,金質和銀質的牛頭圓孔來通似乎尤為常見,因為在當地宮殿的遺址(伊拉克利亞考古博物館)中已經發現了多個這樣造型的來通杯。在西方很多壁畫中也有體現。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片治肯特粟特壁畫中的來通杯

它的樣子很像西方的那種角形容器,可能源自希臘神話裡的豐饒角,用角製成的飲器早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存在於亞歐地區了。後來這種杯子的底部逐步被塑造為動物的形象,如牛科、馬科、鹿甚至犬科動物的頭部,而液體則從這些動物的口中流出。我們之前在大都會博物館的那篇文章裡給大家介紹了那隻猞猁銀質來通杯,就是公元前1世紀希臘的古董。在中國一些博物館也能看到,像遼寧博物館的便藏有一直天馬型銀質來通杯。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希臘來通杯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希臘琉璃來通杯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公元前1世紀波斯獸首銀質來通杯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公元前1世紀 波斯獅首來通杯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獸首銀質來通杯丨保加利亞索菲亞出土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 獸首銀質來通杯丨美國塞克勒美術館藏

到波斯的薩珊王朝(公元224-651)這種杯子在中東器物非常常見。在波斯這種器具被稱為“塔庫克”(takuk, )。後來在希臘戰勝波斯時,很多金銀器這樣的奢侈品被帶回了雅典,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的來通。希臘的工匠們也開始仿造波斯風格的來通杯。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被粟特商人沿著絲綢之路帶到了當時的中國(南北朝時期)。到更加包容開放的隋唐時期,中國也開始用製造西方風格的來通杯。大英博物館的這一隻白瓷獸首來通杯便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今天的一帶一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延伸,也是中國連線世界的紐帶。無數文物、遺蹟見證了這條紐帶東西方文化互相影響、交融互鑑的盛況。唐代的窯工用東方的陶瓷語言去表現西方的燦爛文化,像來通杯、多曲長杯、把杯等等,歡迎留言補充……